部门首页 > 正文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12-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新乡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1日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63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6﹞14号)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为统领,以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以“一区四园”(即以新乡高新区为核心区,以平原示范区、牧野区的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红旗区的新东产业集聚区以及大学科教园为辐射区)为主阵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集聚创新资源为关键,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梯次建设、联动发展,积极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生力军,努力把新乡片区建设成为创新环境优越、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成效明显的示范区,引领、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科技创新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改革完善科技体制机制,突破束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坚持开放引领,合作共赢。树立开放意识,创建开放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跨越发展能力。

3.坚持特色支撑,差异发展。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4.坚持统筹协调,长效推进。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整体谋划、超前布局、有序建设,推进示范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力争在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协同开放和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乡高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带动新乡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带动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件。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培育创新龙头企业5-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其中示范区占比均不低于50%;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一区四园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和晋位升级,逐步形成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合理布局。

3.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形成新局面。引进或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各类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达到800家;培育和建设技术转移、成果交易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20家;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5-10个;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增长20%以上。

4.创新创业全面发展。设立创新创业基金5个;建成各类孵化载体35个,孵化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

二、功能定位

立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发展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空间和功能布局,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实验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样板区。

——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以新乡高新区为先导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实验,深入落实各类先行先试政策,主动对接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先进地区,积极复制成功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由点到面推动全市体制机制联动创新。

——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统筹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各创新要素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逐步建成孵化主体多元化、科技服务专业化、创新资源多源化、创新模式多样化的开放创新发展格局。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实验区。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系统,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样板区。加快实施“千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开发区培育升级等工程,做大做强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生物新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加速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建设布局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按照“一区四园”的架构,通过深化改革、政策引导、开放带动和协同创新,将示范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政策高地、平台高地和人才高地。

新乡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和生物新医药产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率先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建设,搭建人才、技术、信息、金融集聚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核心区作用,当好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率先建成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和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实验区,引领示范区发展。

平原示范区:重点发展生物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以配套企业做大产业集群,紧抓“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开放创新带动产业集群集聚,最终形成主导产业横向拓展、配套产品链式发展,龙头企业规模化、关联企业专业化,集聚效应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建成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样板区。

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重点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锂电池及其延伸产业,以打造全国性的新能源电池创新中心和锂电池产业基地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梯度格局合理的现代化电源产业体系;推进中国电波科技城建设,围绕电子信息、电波通讯、智慧物联网等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国家级的产业高度集群集聚发展的示范区。

新东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创新驱动、承接转移、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主要途径,打造特色鲜明的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基地、高端智能产业示范基地、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服务集聚发展示范基地和互联网(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努力成为辐射中原地区的科技创新创业高地,建成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样板区。

大学科教园:充分挖掘、整合新乡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外高校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产学研深层次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集聚科教创新资源,谋划建设“新乡大学科技城”,吸引域外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活动,拓展大学科教园的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环高校创新经济圈;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现科教资源共享共用,构建“一体两翼”的科教和产研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成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

四、主要任务

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有利于培育以创新为主的区域发展优势,是我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口,更是推动新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新乡在中原地区率先崛起提供了重大机遇。要通过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新乡片区建设。

(一)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工程

1. 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全面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6+4”政策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豫发2016﹞27号)的30条先行先试政策,鼓励示范区积极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自主灵活的用人机制;积极复制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加快研究符合新乡实际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融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把新乡高新区作为新乡片区机制创新基地和体制改革先行试验田,率先推行“先行先试”,梯次辐射全部区域。

2.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1+X”的科技协同工作体系,鼓励跨部门、跨区域开展科技协作,探索建立促进科技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针对科技创新质量和经济贡献,制定、完善市场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 增强政府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为主导的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推动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各部门要围绕自身职责,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能;加快落实“互联网+政务”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优化简化公共服务流程。

(二)开放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4. 构建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开放创新。主动对接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体制创新、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深化新乡片区与郑州片区、洛阳片区的交流合作,构建跨区域的科技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资源互通共享;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推动我市企业对外构建或参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优化创新链。

5. 打通技术转移通道,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整合我市现有创新资源,建立涵盖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促进技术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通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根据市场导向建立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构建多元化的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加速探索与省内外技术转移平台的合作路径,积极对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及中科院等域外科研平台,支持新乡高新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分支机构,鼓励新乡高新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逐步建立对接全省、全国的支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各类创新成果落地和产业化。

6.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双创发展。推进“新乡大学科技城”的谋划和建设,打造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支持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企业及其他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新乡高新区要强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谋划建设双创大厦,吸引双创孵化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和创新创业企业团队集聚,构建涵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条,建成新乡创新创业的高地。

(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7. 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差异化服务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打造梯度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专业众创空间,实施精准孵化;吸引、培育、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依托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配套,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委托研发、购买知识产权等途径,向价值链高端跨越发展。

8. 搭建多层次科技创新载体。支持高校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产业组建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原始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政产学研联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联合技术攻关、人才共同培养、研发机构共建等各类创新活动;推进示范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战略合作,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业园建设;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机构,构建军民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专业的研发中心,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重点研发;支持各类平台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推动创新平台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运营。

9. 强化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落实《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的意见》(新发﹝2015﹞21号)文件精神,实施“一招四引”工程、“牧野人才”计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自身学科优势或所属行业,充分利用“星期天工程师、科学家”等灵活的人才引进形式,吸引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入股等方式转让转化,吸引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我市转化科技成果;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加强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育;支持新乡高新区率先建设高端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谋划建设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园,完善人才引进的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引进的生态环境,建成科技创新的人才高地。

10.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普惠性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统筹支持示范区发展;鼓励新乡高新区率先探索创新券等各类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研发准备金,建立企业新增研发投入奖励机制,推动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

(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工程

11. 做大做强电池电动车和生物新医药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代动力锂电池及配套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为核心,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推进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新能源电池及电动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电池电动车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加速推进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核苷药物、重组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和金银花全产业链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市、区、县联动发展,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到2020年,生物新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12. 加速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发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加快工业机器人、3D打印、自动化装备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育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和卫星应用等高端装备配件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智能输送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设备等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起重机械、振动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装备制造业;启动实施“新乡装备大工匠”培养计划,建立省市、行业和企业多层级的以大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为主体的高端制造技能人才队伍。

13. 积极培育“互联网+”和科技服务业两大新兴业态。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互联网+制造”应用软件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与导航设备和智能手机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观测、通信与导航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中国电波科技城、中导北斗5S科技城、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式项目引进和开发,逐步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企业,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检测、检验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公共技术、公共信息、公共培训等科技服务平台,深化科技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新乡高新区和大学科教园为支撑,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14.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和开发区培育发展工程,形成特色突出、层次鲜明的园区和开发区布局;依托“一区四园”的主导产业优势,以园中园、园外园形式,整合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探索布局产业集中度高、竞争力和辐射力强、关联性高的专业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对接产业发展前沿,加强招商引资,完善基础配套,促进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光电信息等特色产业园区跨越发展;依托现代科技,深度开发原阳大米、延津小麦、封丘金银花等标志型农产品,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

(五)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工程

15. 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创业投资。设立市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等各类专项基金,积极利用我市现有的示范区发展基金和先进制造业基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积极依托国家和省级政策性基金平台,综合运用保费补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投资、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联动机制,引导多主体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进创投机构和专业化管理团队,保证各项基金的规范使用,推动基金的市场化发展。

16. 加快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步伐。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专营支行、专营团队,推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实现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延伸金融服务范围,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支持金融机构与创投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建立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支持新乡高新区积极打造科技金融中心,先行探索利用科技贷、科技保、风险池等科技金融工具支持创新创业。

(六)梯次建设联动发展工程

17. 构建示范区梯次建设的政策体系。以“一区四园”为第一梯次,率先开展各项政策的先行先试,推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梳理总结先进经验,依序在后续梯次地区复制推广,形成覆盖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的分层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18. 积极探索园区间合作和联动发展新模式。统筹区域功能和产业定位,强化核心区战略先导地位,系统谋划示范区建设,充分预留发展空间,适时扩编核心区建设规划,扩大核心区行政管辖范围,拓展辐射区空间;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科技和产业资源优势,探索采用园外园、共建共管等各类灵活的园区间合作模式,建设发展若干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专业化产业基地;通过深化改革、政策引导、开放带动和协同创新,逐步构建中心带动、周边协同、梯次建设、联动发展的全市科技创新新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整体推进新乡片区建设工作;组建示范区新乡片区工作推进专门机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落实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统筹协调新乡片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专项协调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建立完善示范区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支撑;落实郑洛新三市的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协同推进示范区综合建设。

(二)加强督查考核。制定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建立工作责任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溯,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落实示范区统计工作,完善示范区建设统计监测工作;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制度,构建可操作、可考核、可督查的示范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和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项目及早落地、及早投产;建立针对创新主体的动态检测体系,实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时对接发展需求。

(三)强化政策支撑。市财政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普惠性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统筹支持示范区发展,新乡高新区、平原示范区、红旗区、牧野区要配套设立专项资金。市直各单位要立足本部门工作职能,结合新乡片区发展实际,加快出台相关政策细则,形成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推进相关资源向示范区倾斜,形成支持示范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政策评估和督查力度,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及时推广实施效果较好的政策。

(四)营造创新氛围。各职能部门要牢牢把握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理念自觉,以提高绩效为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典型的宣传。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冒风险、敢于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导向。


附件:1.总体目标任务分解表

2.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计划一览表

3.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培育)计划一览表

4.科技金融融合发展项目一览表

5.科技人才引进(需求)计划一览表

6.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表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cgzh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