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韧如丝 记者行无疆
发布时间:2016-12-15 浏览次数:

新医广播台2016年广播文化培训第六场举行


本台讯(记者 刘哲一)铁肩担道妙笔著章,用新闻人以爱传承。为提升金牌广播2016训练营营员新闻素养,进一步践行“新闻、播音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9月16日晚,新医广播台2016年广播文化培训第六场讲座在第二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以“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为题,新医广播台2013级记者、2015届副台长、中国(河南)高校传媒联盟第七届副主席南晶敏捷担任主讲人,训练营营员及部分广播台台员共80余人聆听讲座。


南晶敏捷从“新闻是什么”“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该如何写”“新闻带给我们的改变”等方面展开演讲。她首先讲述了自己的三年广播历程,分享了在中国(河南)高校传媒联盟的心得与经验,现身说法,向训练营营员展示了一名优秀新闻人的风采。


谈及“新闻是什么”,南晶敏捷引用《新乡医学院广播台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站站史》,首先对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站作出定位,即“用记者的笔触,诠释新医精神”。她介绍了近年历届记者站站长的广播历程,由此引出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站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她强调记者是卖文字为生的行者,应具有淡泊明志的文人精神、自由务实的新闻精神及开放创新的探索精神。之后,南晶敏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分别介绍了消息、通讯、评论、记者手记等校园媒体常选用的新闻体裁。期间,她以《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中《永不抵达的列车》为例,指出在新闻写作中以真实、严谨、客观的态度,加以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凸显最平凡却触动的情节。


作为学生记者,南晶敏捷分享自己奔赴校园新闻一线、参与我校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联动采访活动等照片,图文并茂地向营员们解释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为什么写新闻”。她指出,新闻能扎实个人写作功底、开阔思维视野、提供成长机遇、拓宽发展平台,并使人学会坚持与取舍。讲到“新闻该如何写”时,南晶敏捷提出“采访591框架”,即访前列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访时补充提纲,按当场所发生内容随时填充框架;访后成稿加工,修改细节。南晶敏捷建议从主办方、活动参与者、活动责任人、活动受益人等方面多角度展开采访,为新医学子提供最立体的事件还原与解读。她鼓励营员们多实践,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高新闻素养,为广播增光添彩。在实践中提高新闻素养……


“新闻带给我们的改变是什么?”讲座最后,南晶敏捷用2013级所有记者的例子详细介绍了2013级记者团队的广播历程,她“爆料”了战友们进台前及任记者三年后的对比照片,并用一张标满记者足迹的中国地图印证了新医广播台的记者精神: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


在接受营员互动提问后,南晶敏捷借“身外大千多扰扰,心如白羽静风尘”与在座听众共勉。最后,金牌广播训练营第二队“仲曌十二贤”指导员刘哲一代表广播向南晶敏捷送上礼物,第二小组成员上台与导师南晶敏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