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空】两会看医患
发布时间:2014-03-16 浏览次数:
 两会看医患 

     聚焦时代潮流,挖掘两会热点。今天,小编要带领大家步入人民大会堂,“窃听”那些两会代表的通话记录。在此之前,先聊一聊什么是两会。

   “两会”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225日凌晨,南京口腔医院发生打人事件,受害者陈星羽因不妥当的病床安排遭到殴打。34日,潮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收一酒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后,被患者家属押在医院游行半小时。这些问题很快传到了委员们的耳朵里,医患冲突再次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矛盾,何如构建和谐的的医患关系也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不断追问的问题。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无论什么人,无论以什么理由,滋事扰乱破坏公共秩序,伤害他人生命,这都是不允许的,必须严加谴责,并且要依法处理,决不能含糊。

    王正荣委员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使医院和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病救人上,而不是放在创收、盈利上。公安系统应承担起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职责。

    李佩文委员认为,患者应该明白医学不是万能的,医学的高风险、个体的差异,这些都是存在的。患者应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有合理明确的看待。

    王智琼委员提出,应在《执业医师法》中增加“建立和完善医师风险保障制度、实行医疗责任保险”和“保障医师有良好安全的执业环境”等条款,为医师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

    钟南山委员指出,医务人员需要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病人的关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患者的沟通。

听着两会委员们的各抒己见,作为医学生,小编也深有感触。

当我们身处校园时,繁重的课业压力、精细严谨的实践操作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当初的选择——学医真是一条“不归路”。优秀的学生不学医,医生的子女不学医,则势必会会影响我国医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未来,我们的健康问题还有谁能保障?目前我们的医疗问题处于尴尬时期,例如一个医生每天接待50位病人,一个病人平均花3分钟,而病人排队挂号甚至超过3个小时,医患双方的道德问题是一方面,亟待规范的医疗体制也不容忽视。互联网上网民或为病患义愤填膺,或为医生打抱不平,双方代表在各自“地盘”上的争夺愈加激烈,医患伤痕也愈加被扩大化,面对医疗现状两会委员争得面红耳赤。

    如何形成声音的平衡?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时刻以一种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我想,这条路,也终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