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
□ 站 内 搜 索 □

七成大学生国学底子薄
发布时间:2009-11-06 被阅览数:次 来源: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现在的大学生,对科技知识有强烈追求,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还充分展现了他们爱国情怀,这一点非常宝贵。但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三浮’现象�D�D浮浅、浮躁、浮肿。”《新三字经》作者高占祥先生,日前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大学生一同探讨高校道德教育新途径和方法时这样说。 就此问题,记者对“三浮”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D�D 70%学生国学底子薄 “你是否读过《三字经》、《论语》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对于这个问题,70%的同学选择“读过,但很少”;“从来没有读过这类书,不感兴趣”的占15%;“了解很多,基本全读过”的占10%;“听说过,但没读过”的学生占5%。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认识,基本局限于课堂、教材,属于被动接受。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古文里很多都是在讲如何做人做事,但古代行为准则与现代的社会规范相差甚远,学来无用。 很多大学生承认,校园里,大家热衷的是上网聊天,晒情感、晒最新款手机、晒打游戏的水平,的确显得比较浮浅。每学期考试,都有作弊的学生被抓住。 20%的同学听课不在意 在所有课程中,专业课应该是学生最看重的,尽管如此,不少同学的态度依然令人担忧。 对“是否明确专业方向或专业定位?(限大三大四答)”这一问题,50%的同学表示,“一般,大致清楚”;40%的同学表示,“不明确,不知道能干吗”;5%的同学认为,“非常明确”;还有5%的同学认为,“不明确,明确后也没有实际意义”。 针对“如何准备期末考试?”这一问题,60%的同学表示,“平时听讲较好,笔记较充分,考前仍需大量背笔记”;20%的同学表示,“平时听讲不在意,笔记凌乱或很少,考前需狂背笔记、押题”。 80%的同学不能确定有一技之长 高校教育中一个现象,就是“批量化复制人才”,大学生们对英语等级证书、司法考试、人力资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趋之若鹜,有的同学甚至一考再考,手里有七八种资格证书,以求为就业增添砝码。 调查显示,60%的同学“参加过其他热门证书的考试”,认为可以“有备无患,增加资本”,证书也 是“个人能力的证明”。 证书虽然多,但大学生们还是感觉心里没有底。对“觉得就业前自己能否有一技之长?(如英语口语、计算机技能等)”这一问题,80%的同学选择“不能确定”。 一个大四的同学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学的内容并能不完全运用到工作岗位中,求职时非常尴尬,这是大多数同学被迫参加各种考证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