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

2016年05月13日 00:00  点击:[]

河南省重点学科简介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一、学科介绍

1.本学科点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

新乡医学院1996年开始培养临床检验专业中专生,1999年开始招收高职高专,2001年省教育厅豫教高【2001】60号文件批复增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制五年并当年开始招生。在开办该专业初期,基础课为基础医学院各教研室教师任课,专业课分别有三个附属医院检验科、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任课。随着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加强学科建设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2004年学校决定成立医学检验系,下设六个教研室:临床免疫学教研室、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临床血液学教研室和临床仪器学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师资主要来自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和3个附属医院,根据科研的需要2005年学校投资180万元建立了校重点实验室新乡医学院免疫学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由医学检验系主任王辉博士担任,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教师的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以免疫学研究中心、检验系实验中心和三个附属医院的检验科的仪器设备用于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完全能满足当前教学科研的需要。由于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平台,近年吸引多位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使本学科的实力明显增加,因此2006年获得河南省首批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本学科点由医学检验系、新乡医学院免疫学研究中心和三所附属医院检验科组成。目前该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肿瘤诊断学、分子遗传诊断学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学三个方向。

(1)分子肿瘤诊断学:研究内容包括肿瘤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肿瘤免疫生物学治疗,具体内容是运用流式细胞技术、RT-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对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发生机制,消化道肿瘤的相关基因以及蝎素抗肿瘤分子机制等进行了研究。

(2) 分子遗传诊断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学研究。通过对盐藻MAR序列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功能分析,构建出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用于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同时对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群体及高发家系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3)神经内分泌免疫学 肽类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语言,它们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内分泌激素与免疫关系的分子机理研究;神经免疫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3.本学科点的国家及河南省需求分析和发展前景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临床新兴学科,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十分活跃,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其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点一般依托医学检验专业,国内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发展比较晚,80年代以前基本是专科和中专。重庆医科大学、吉林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几所院校84年左右在国内首先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研究生教育大概86年才开始招生。目前国内各个医院的业务骨干还是以早年的专科或者中专毕业为主,而临床检验诊断学发展非常迅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医院非常需要掌握了现代理论和技术的临床检验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国内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培养人才少,所以社会需求比较大。目前河南省只有两个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郑州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都是2006年批准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尚未有一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而外省高校的硕士毕业生由于社会需求大也很难能到我省工作,可见河南省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的社会需求空间很大,发展前景良好。

新乡医学院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之所以能在本科开始招生的短短几年内就获得,关键的原因就是学校领导在学科建设上一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乡医学院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与国内重点高校的差距与其它学科相比,差距不是非常大,而该学科在一些重点大学往往不被重视,我们通过努力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学校领导对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比较关注,加强对本学科的经费投入和人才引进,使我们很快聚集一批博士作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陆续有高水平的成果显现,新乡医学院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由这个团队获得。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学科团队的努力下,使本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短时间内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我们承办刚刚结束的全国临床检验仪器学校际会议上,来自全国多所医学院校检验系的同行对我们的发展给予高度赞扬,对于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学术团队

1.本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第一学科带头人 王辉 男 1965.4出生,博士、教授,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第二届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留学归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国家863生物技术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河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王辉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学院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师从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史轶蘩教授,获内科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曾经参与申请和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02.1-2003.12获得德国政府DAAD生命科学博士后特别奖学金,在科隆大学遗传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主要从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了两个混合性血统性白血病(MLL)基因表达SAGE库,相关论文两篇“Silencing of B cell receptor signals in human naive B cells”“ The BCR-ABL1 kinase bypasses selection for the expression of a pre-B cell receptor in pre-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发表在美国实验医学杂志(JEM,SCI IF:14.8),一篇“T Lymphoi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bone marrow”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 SCI IF:10.6)。回国后新乡医学院领导对王辉博士非常重视,为其花费180万建立了免疫学研究中心,2006.1月全部建成。在该中心主要从事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该项目是与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洛杉矶儿童医院Markus Musch博士的合作项目,并在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NO: 30670910),使新乡医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王辉博士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结果:建立了HTLV-1病毒蛋白Tax表达细胞系,并首次提出BCL3基因表达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假说,相关论文已经投稿,目前正在深入研究,预计很快会获得高水平的研究结果。

王辉博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教育部资助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2000年以来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13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级成果二等奖4项。参编教材6部,其中三部为国家规划教材。主持的本科《医学免疫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王天云,男,1968年3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省科技厅及教育厅项目各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5篇,国家一级学报3篇,核心期刊18篇。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鉴定成果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卫生厅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学术成就:①提出固态介质促进乳酸芽孢杆菌芽孢形成新观点。②从盐藻分离出3个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 MAR)、克隆MAR-结合蛋白及14-3-3蛋白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基因片段已被美国GenBank数据库收录,论文发表在德国Appli Microbiol Biotechnol杂志(SCI, IF:2.586)。 ③克隆2个能显著提高转基因表达水平的人MAR片段,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李万里 男 1955.10出生,博士,教授。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李万里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大豆异黄酮等激素类似的植物成分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该项研究成果丰硕,李万里博士分别于2005年和06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2部,目前在研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同时李万里博士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成绩斐然,他指导的大学科研小组在2001年省挑战杯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2.本学科点学术梯队情况

本学科点现有人员20人,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4人,占20%;副教授9人,占45%;讲师4人,占20%;助教3人,占15%。学历结构合理:博士学位9人,占45%;硕士10人,占50%。年龄结构合理:年龄在46-55岁之间2人,占10%;35-45岁10人,占50%;35岁以下8人,占40%。学缘结构合理:本学术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青岛大学、兰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新乡医学院和承德医学院。

从上述数据可见:本学术梯队以35-45岁年龄段为主体,博士学位者达到45%,分别来自13所不同的大学,是一支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团队。

三、科学研究

1.本学科点科学研究情况

分子肿瘤诊断学:王辉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已建立HTLV-1病毒Tax蛋白表达的Jurkat细胞系,用基因芯片对Tax阳性和阴性细胞系内31042个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获得几十个ATL相关基因,并对有关基因进行验证实验,目前正在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siRNA、Western Blot等技术深入探讨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发生机制,目前集中在BCL3在ATL发病中作用方面的研究,提出ATL发病的新假说:即HTLV-1病毒感染T细胞后,病毒蛋白Tax活化NFkB信号通路,NFkB活化后促进BCL3蛋白的表达,BCL3又可促进NFkB的活化,这样形成一个不依赖于病毒Tax蛋白的正反馈环,NFkB通路的持续活化就使T细胞恶性改变成为白血病细胞。该研究为AT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高福莲博士主要通过RNAi方法探讨胃癌耐药基因的研究,试图阐明消化道肿瘤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机制,以期获得对耐药肿瘤的有效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蝎素的抗肿瘤机制,我们首先发现低剂量的蝎素具有生物应答调节剂的作用,即低剂量的蝎素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而高剂量的蝎素具有诱导肿瘤凋亡作用,目前正在从信号转导途径上来探讨蝎素的作用机制。

分子遗传诊断学:王天云博士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含有MAR序列的高效表达载体,这种载体的优点在于可以对抗外源基因转入细胞后的沉默,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用于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目前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厅的资助,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黄艳梅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从事一些遗传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目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原发性高血压的家系,正在紧张的研究,希望获得一些相关基因用于基因治疗和临床产前诊断。

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李万里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对大豆异黄酮和催乳素等与淋巴细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课题组首先通过克隆生长激素调控序列,克隆真核细胞生长激素表达载体并转染T细胞等方式研究证明,T淋巴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调控机制与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不同,T淋巴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可以被外源性生长激素反馈促进,该项研究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最近我们也研究发现,抑制垂体分泌催乳素的溴隐停对淋巴细胞分泌催乳素并无抑制作用。赵长安博士的课题组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学研究,目前已经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正在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进行研究。

2.本学科点的科学贡献(或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2005年以后,本学科点发表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7篇,核心期刊53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成果6项。专著2部,教材16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6部。

本学科点创办的《中国免疫学信息网》是中国最好的免疫学网站,为国内免疫学工作者及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2004年被评为国内生物学网站排名第九,先后获得健康报和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的推荐,该网站创办人王辉博士的事迹07年3月被河南教育杂志以“耕耘于免疫事业的E者”进行了报道。

四、人才培养

1.本学科点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

在日常教学管理上严格按照新乡医学院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研究生授课方面,我们采取讲座的形式,每一次课讲授一个专题,把最新的研究进展或者方法传授给学生。对于本学科点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当他们入学的时候就将三年的安排发给他们。使他们知道这三年我将怎样度过。我们的具体安排是:

第一学年:除完成正常研究生课程学习以外

1.参加每周的文献汇报(Journal Club)和课题汇报,并做两次文献汇报和翻译一篇综述。

2.学会细胞培养、PCR、Western Blot、基因克隆、免疫组化等技术

第二学年:(每学期做两次文献汇报)

1. 8月至12月 查阅文献,初步定课题方向,预实验,最晚12月要进行开题报告。

2. 8至12月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技能学习,元月到7月开始课题研究。

3. 写一篇综述文章发表,同时争取在第二学年末有一篇文章投稿到核心期刊。

第三学年:

1. 暑假,放假两周(特殊情况除外)。8月至12月继续课题研究,做两次文献汇报,争取12月底完成硕士课题工作。

2. 1月至3月写论文初稿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安排,学生每天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利于学业顺利完成,取得良好效果。

2.本学科点培养博士、硕士的规模和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简介

本学科点尽管2006年才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起步比较早,2000年就和儿科学硕士点联合招收一名研究生宋向凤,她硕士期间完成了导师王辉博士的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研究生期间的工作发表的论文3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一篇文章被Medline收录,随后有两位美国的学者和一位乌克兰学者发EMAL索要她克隆的表达载体,她的论文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目前她已经是免疫学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成为本学科点的学术骨干。

五、学术交流

1.本学科点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我们经常参加全国性的专业会议,例如05年长沙和07年成都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议,06年的镇江全国第六届免疫学学术会议,07年的广州全国免疫学会议。07年我们还主办了全国临床免疫学检验校际会议暨学术研讨会,扩大了本学科点与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王辉博士作为德国政府DAAD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于2004年在上海和2006年在武汉参加了德国大使馆组织的留德校友会学术活动。王辉博士也先后应邀在复旦大学心血管研究所、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二院和河南科技学院做了学术讲座。2005年10月曾在河北电视台录制两期电视科普节目《肿瘤的免疫治疗》,随后在河北电视二台播放。

同时我们也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西安交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郑州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北华大学医学院检验系。

2.本学科点国际学术交流情况

我们和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洛杉矶儿童医院血液病遗传学研究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王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人T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研究”项目就是我们共同合作申请的,该研究室主任Markus Muschen博士、教授2006年12月底对新乡医学院进行了访问,做了“Molecular mimicry in leukemia”的学术报告,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商讨,同时被聘为为本学科点的兼职教授。

另外我们和美国NIH的栾好江博士也进行了有关激素与淋巴细胞关系研究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