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院办主页  | 正文

湖南大学组建多形式科技创新平台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发布日期:2012-11-01 | 作者:】    

“走出型”-在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引进型”-在校内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需求型”-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建设培养平台

●“基地型”-建立双导师制,联合企业培养人才

近年来,湖南大学以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为导向,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为抓手,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以项目为纽带,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口,联合大型企业组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使学生融入科研攻关队伍、以“大团队”攻关锤炼科研队伍,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一、“走出型”科技创新平台:在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与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试点项目的支持下,扩大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从2009年26名研究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常驻五菱,到2010年41名研究生、2011年51名研究生,目前稳定在50多位研究生包括指导教师常驻柳州。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承接五菱项目开始,扩展到立足五菱、进军柳汽、兼顾中气,再发展到稳定长沙、柳州阵地,开拓海南、重庆等地项目,对车辆类相关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与上、下游行业形成稳定的技术创新链。依托该基地,培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010年17人、2011年30人、2012年40人,累计培养硕士65人、博士26人。2009年与五菱共同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年与五菱合作研发的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在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博士研究生科研基地,双方签订科研合同,明确责、权、利、以及成果共享、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规定每位博士生在企业进行科研工作的时间要两年以上;每位博士生承担一种新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任务(报考时就已明确课题任务),参与科研项目总体设计、项目论证、申报、鉴定、结题等各个环节;博士生结合承担的课题,制订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明确每一开发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节点,要求每月在课题组进行一次详细的汇报;要求完成原理样机研制后,在进行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时,才能开始撰写学术论文,向期刊投稿;产品投入应用即可开始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依托该平台,自主研发了5种专用多线切割机,实现系列化、国产化和产业化;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已授权3项,培养博士4名、硕士9名,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通过鉴定成果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项目成果申报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瑞士、日本后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引进型”科技创新平台: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提供配套条件,在校区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筹建湘电湖南大学研究院,与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合作。签订了筹建湘电湖南大学研究院的相关协议,制定了培养制度,聘用湘电15名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为研究生培养导师;湘电集团根据公司技术需求,在风力发电变流器、特种电机及控制器、工程机械电气传动系统等方面提供了10多项科研项目,为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经费、试验设备、科研场地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在风力发电变流器、工程机械电气传动系统、特种电机及控制器等方面有4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结合项目进入培养环节;承担了多项国家、部省科研课题,取得了系列成果;建立湘潭电机湖南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有100多人次研究生前往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习。

依照湘电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湖南中科电气、江麓机电、广东明阳、珠海兴业等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

三、“需求型”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联合建立研究中心

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为依托,结合国家超级计算和云计算工业以及社会重大需求,联合相关企业创建研究生培养平台。与湖南省气象局、三一重工等单位签订了正式使用协议,了解企业对超级计算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结合应用领域,跨学科培养超级计算人才,包括信息、机械、土木和金融等;与IBM公司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聘请IBM工程师为学生讲授云计算、SOA等课程,并选送了学生到IBM公司实习;与山东省计算中心等单位合作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结合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基地型”科技创新平台:以重点实验室为纽带,联合相关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依托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开展高校与航天部门“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深空探测领域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按需设计,逐步开展,申请在“工程管理、机构优化设计、空间环境、深空通信、数据应用”方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1年已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8名。目前正在申报和筹备扩大招生范围,争取由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和航天集团(航天一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联合培养。已经正式聘请了10名航天工程部门的专业导师,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学校、航天工程部门“双导师”的带领下,直接参与完成“探月工程”相关科研攻关任务。(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

 

版权所有 (c) 2008-2012 新乡医学院院长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