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4-20浏览次数:

 

 

同志们: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今年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于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创建教研型大学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省委统一要求,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调研阶段安排了两场校领导专题学习辅导报告。上周,周书记已经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学习辅导报告,下面,我围绕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学校实际,讲几点体会和思考,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对2006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工作的简要回顾,二是对教研型大学目标内涵的理解分析,三是对实现学校发展战略转型的理性思考。

一、2006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下半年,我校立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新起点,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强力优化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上来。

近三年来,我们根据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和主要瓶颈问题,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相继召开了4次全校工作会议,努力做好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并认真组织实施,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办学思路做出重大调整。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出了学校发展战略重心从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建设转移的重大决策。

二是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行目标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办学机制。

三是人才培养迈出新的步伐。办学格局得到优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成效显著,硕士学位授权点达20个,启动了申博工作。

四是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突破。新增博士48人,专任教师达到732人,硕士以上人员比达64.4%。首位省级特聘教授上岗。

五是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突破。一体两翼的学科框架初步显现,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0个,建成了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被SCI收录论文75篇。

六是财力保障工作趋于稳健。三年共计融入各类资金7.35亿元,合理掌控资金,保障了学校建设发展。

七是基础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年来完成基建工程 8.6万平方米,教研仪器值达1.03亿元,资产总量达6.65亿元。

八是对外合作交流显著增强。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品位不断提升,项目合作更具实效性。

九是附属医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附院成功开展了系列新业务、新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取得了好的成绩。

十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得到加强。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优化安全稳定机制,维护了学校大局稳定。

2006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而且推动发展的每一步举措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二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归总起来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三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师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也是让师生从中得到实惠的发展;四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仅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而且进一步弘扬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在学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办学精神,这就是:知难而进、勇于拼搏的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

2006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六点:一是实事求是,理性发展;二是解放思想,乘势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四是抓住关键,突破发展;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六是善于蓄势,永续发展。

二、大学类型与教研型大学的基本内涵

(一)大学的类型

当今世界已经拥有几万所大学,我国现在拥有专科以上的高等学校近2000所(在校生2700多万人)。由于各大学创立的背景、拥有的资源和承担的使命大不相同,所以大学的角色也各不相同,大学分层和分工也是一种必然。

因所取标准不同,大学划分类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就国外而言,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卡内基分类法。它是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要依据高等院校的学术任务,具体根据所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将大学分为6个大类;二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8月)将教育划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五层次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即我们通常说的高等教育。国内对大学也有多种分类方法,影响大的有两种:一是《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分类法。按学科门类和大学中的学科比重,将大学分为综合大学、理工大学、农业院校、师范院校等12种;二是广东管理科学院的武书连教授分类法。

严格地讲,类型包括,由两个不同的概念组成,大学的类型由大学和大学的两个部分构成。大学的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类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划分。按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教授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方法,大学分型主要是以科研得分作为标准的。即将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按100%计算,然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大学的科研得分相加,加分至黄金分割点61.8%。被加分的大学即属于研究型大学。刨除研究型大学,将其它大学科研得分按照同样方法相加至黄金分割点61.8%,被加分大学即为研究教学型大学。依此类推,用三个黄金分割点将全国1022所普通高校(2004年统计数据,含专科)可分为研究型大学(40所)、研究教学型大学(93所)、教学研究型大学(140所)和教学型(749所)四种型。

一所大学的归属,一般是在前,置后,所以称作大学的类型。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清华大学则属工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对照这个标准,我们新乡医学院现在的类型属于医学类教学型,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医学类教学研究型,简称医学教研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高等学校类型体系中,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阵。教研型大学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须产物,也是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演变的结果,也必然有其办学理念的个性色彩和社会功能的内存规定性。可以这样概括:教研型大学是以知识传播和应用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重在培养有研究潜力,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学科层次的大学。

(二)教研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教研型大学的显著特征有三个:

一是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并重。科研与教学并重,两手都要硬,这是教研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之一。19世纪初,德国思想家、教育家洪堡在筹建洪堡大学时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并指出大学的主要职能是追求真理,学术研究在大学应当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洪堡的教育思想对世界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工作是教研型大学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是教研型大学的优势所在。同时,教研型大学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技术平台,拥有一定层次质量和规模的科研项目与成果。就是说,教研型大学是以内涵发展为主,以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的大学;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教学引导科研,科研服务教学,促进各层次学位教育的大学。

二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举。教研型大学是在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并拥有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举,既是教研型大学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反映了教研型大学的本质要求。本科生教育是教研型大学的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教研型大学的强校之路。只有办好厚实的本科生教育,才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基础;而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又反过来促进本科生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并存。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查尔斯·范海斯校长(1904-1918)针对当地发展畜牧业和乳制品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其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成为美国大学延续至今的办学基本宗旨。

同所有大学一样,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她的特点是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并具备较强的直接为社会服务功能。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不仅培养大批量的本科生,而且培养一定比例与数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从科学研究的贡献看,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上,能产生出水平和质量都较高的科研成果;从社会服务的功能看,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人才及对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贡献。

(三)教研型大学界定的标准

究竟何谓教研型大学,目前学界还没有定论。就国内而言,目前影响较大的界说有如下三种:

一是武书连标准说。前面已经提到,他是按统计方法得出的定义:不统计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将全国其余大学(本科)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其中本科各专业第一名、研究生各二级学科第一名、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大学先行计算,至得分累计超过被统计大学科研得分的61.8%为止,各被加大学就是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是邓周平标准说。主要观测点有4个。硕士生学位点数:每年授予硕士学位点数不少于20个,且应该覆盖3个以上学科门;生师比:应低于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数,以91~141为宜;教师人均年科研经费:不低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一般而言,应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但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应高于13

三是边界条件说。一些学者提出所谓的边界条件说,主要边界标准有8项。年授予博士、硕士数:10个以上博士学位、200个以上硕士学位;科研经费: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多于500/年;学科群状况:应围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群,本科一级学科有效覆盖面4个以上;在校研究生比例:不少于15%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规模:不少于6000人;国内高校排名:除“211工程大学外,应排在100名以内;建校历史:一般应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含50年代)创办的高校。

(四)教研型大学的综合界定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层次上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着重培养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重在促进学科建设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一般而言,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规模,全国性、综合性大学不少于10000人,地方性、单科性高校不少于5000人,在校全日制普通研究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比例要大于15,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不少于招收本科生学科的1/3,并要形成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有国家级教学大师或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并拥有一定数量在当地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教授。

对照该标准,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明显差距在于能力弱、水平低,学位教育体系不完整,研究生规模明显过小(目前我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为1:20.7)。另外,我们没有国家级教学大师,省级教学名师的规模也很小,在当地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教授也很少。

第二,科学研究方面。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重在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每年获得省级以上纵向项目30个以上,年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有价值的高水平论文500篇以上。人均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高水平论文数高于大学平均水平,达到武书连教授按黄金分割点分类法中的标准,即要在全国1022所高校中排在第134~273的位次。

对照该标准,我们科学研究工作的明显差距在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弱、水平低,承担重大项目少,产出重要成果少(2008年,我校取得省级纵向项目16个、科研经费400万元、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5篇,在全国大学综合排名380位)。

第三,社会服务方面。以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为地方建设、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贡献,重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成为解决地方特色经济科技难题的知名机构,是地方或行业技术创新和社区、企业学术讲座和咨询的重要力量,对行业和地方作出引人瞩目的贡献。

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勾勒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为我们创建教研型大学提供了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参考依据。

三、关于学校发展战略转型的理性思考

目前,我们学校处在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们正从事着一项非常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努力实现学校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通过对教研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综合分析,我们对创建教研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有了更加清醒、更加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对照上述目标,并参照相应的中国大学评价信息,对我们新乡医学院目前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上的位次有所了解。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历史方位、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推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这里,我想对照教研型大学的基本标准谈三个问题:一是国内外大学评价的概况;二是新乡医学院在全国高校阵列中的位次;三是实现学校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考。

(一)国内外大学评价基本情况

1.国外高校的评价情况

1)《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本科院校的评价

世界上第一个发表大学排名的国家是美国。1983年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首次推出了大学排名。该刊创办于1933年,于1983年对全美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进行评估排名。起初每两年一次,仅限于本科院校;1987年后改为每年一次,并开始面向研究生教育。这种排名活动,起初只是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择校的可比数据,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各大学之间进行比较和开展竞争的参考。

2)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对大学的评价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于1986年开始推出英国高校排行榜。该刊是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齐名的的世界两大英文报刊之一。该报每年对英国大学做一次排名,在英国国内颇具权威性,对英国政府、学界和国民以及海外求学者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报于200411月推出了全球大学排行榜,评选出世界前200名最好的大学,27个国家的大学榜上有名。

3)其它国家的主要大学评价

1989年德国《明镜》周刊首次公布对大学的评价排名。1991年加拿大《麦克林》推出加拿大的大学评估排名。1993年日本《钻石》周刊推出日本大学的排名。1999年俄罗斯《职业》杂志也对俄罗斯的综合大学进行了排名。在发达国家大学评价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推出本国的大学排行榜,如1997年印度《今日印度报》就对印度的大学进行排名。

总的来看,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很早就对大学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评估或排名,但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估排名一般都是专业性的和行政性的,主要目的在于质量检查和效益评价,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反响。

(4)国外指标体系分析

国际上两大权威媒体评价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主要依据两类基本的数据:一类数据是专家对学校质量印象进行打分,也就是学校的声誉分;另一类数据是学校教师、科研及学生质量统计指标。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分成了两大类:投入,即学生和教师的质量;产出,即毕业生的质量。每一个指标都要根据每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磋商后确定。而《泰晤士报高教副刊》全球大学排行榜主要依据同行评议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师生比论文引用五个指标进行评分,其中同行评论50%,同行评议是大学排名中最可信的方法。

2.国内高校的评价情况

中国是第三个发表大学排名的国家,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科技日报》上首次公布了对中国大学的排名。国内评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是民间机构进行的所谓大学排名,有的也称大学排行榜 目前,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影响较大的有广东管理科学院武书连主办的中国大学评价 网大总裁蒋继宁主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总监赵德国主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和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主办的中国高校竞争力排行榜

1广东管理科学院的指标体系

有两个一级指标和四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主要是教育产出指标:人才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占57.09%)、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占42.91%),其特点是突出指标内容的规模性。

2)网大的指标体系

有教育投入指标和教育产出指标,如教育投入:物质资源(12%)、教师资源(19%)、学术资源(20%);教育产出:学术成果(22%)、学生情况(12%),此外还有对学校声誉的调查和评分,其特点是突出指标内容的相对性。

3)中国校友会的指标体系

有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指标,侧重产出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科研基地(15.56%)、培养基地(11.11%)、师资队伍(13.33%),教育产出指标:科研项目(13.33%)、科研成果(20.00%)、学生情况(20.00%)和学校声誉(6.67%),其特点是突出指标内容都是国家层面的,如:国家级创新基地、国家级奖励成果、国家级重点学科、杰出校友、杰出教师、国家级基础性科研项目等。

4)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指标体系

邱均平从投入、产出、效益与声誉三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类排名。偏重考查学校的框架,例如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学科点的数量,杰出人才的数量,研究生导师的数量等,另外,国家级成果权重很大,一般性科研产出权重很小(例如,论文权重很小)。

不管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各机构采用的指标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学术声誉、教师资源、教学质量、学生情况、财政资源、捐赠情况等,只是指标的权重差异较大,学校声誉或学术声誉在大多数大学评价中占到极其重要的分量。

(二)新乡医学院在全国大学和同类院校中的位次

根据中国校友会发布的研究成果,2009进入中国大学综合排名600强的独立设置医药类大学排行榜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排在37位,我校200847位晋升至46位(总成绩0.25分,科研得0.03分、人才培养得0.47分、综合声誉得0.23分)。

(三)关于学校转型的追问:创建教研型大学路在何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清楚了学校创建教研型大学的努力方向,就是要在统筹兼顾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强力优化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工作思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创建教研型大学,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牢靠的工作抓手和得力的工作举措,必须从战略层面谋划学校的发展道路,必须切实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学的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一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二是大学的学术生产能力;三是大学的经营管理能力;四是大学的文化发展能力。实现学校发展战略转型,必须切实加强学校上述四种能力建设,加速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转型。

1.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加速学校人才培养规格转型,即由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并重转型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实力的强弱根本上决定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力的强弱,大学水平的高下根本上取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水平的高下,大学社会贡献的大小根本上取决于她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社会贡献的大小。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贯是过硬并且深受社会好评的,但是,也必须看到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与知名高校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为了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我们必须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好。具体地讲,主要应当做好以下两个层面的工作:

(1)以“申博增硕”工作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研究生教育,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带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第一,要努力构建符合教研型大学要求的学科框架体系。申博增硕的硬条件是学科实力展示,申博立项建设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科实力和提升学科水平的过程。申博工作要与我们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与实现一体两翼学科框架体系的战略构想结合起来。通过一个规划周期的大力建设,构建起较为合理的学科框架体系,努力实现学科发展的新跨越,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集群。

第二,要努力构建符合教研型大学要求的学位和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我省学位授予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在继续加强已有硕士点建设基础上,加大申博增硕工作力度,力求今年实现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零的突破;经过相当一个时期的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而构建起博士、硕士、学士等教育层次完备、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本科生比例逐步达到15

第三,要构建符合创建教研型大学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适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制定我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内容和措施,结合我校学科发展及研究生培养特点,加强校舍、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网络信息、学术期刊、教学辅助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2)以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继续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无论是办教学型大学还是办教研型大学,本科教育都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只能提高不能滑坡。本年度我们实施质量工程的主要着力点在4个项目,即: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要争取在最后一轮申报中再有12个专业进入国家级特色专业行列。今年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等项目的申报上要争取有大的突破,使这些项目从省级到国家级。同时,要使更多的校级项目到省级序列中来。

要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建设,走有限规模、特色发展之路。我校现有22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732名教师,平均每专业和专业方向33名教师,师资力量小而且分散,多数专业都不可能做大、做强。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增加教师数量,稳定本科专业数量,不求学科门类齐全,但求将已有专业做大做强。

2.加强学术生产能力建设,加速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转型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搞好学术战略规划,切实加强学术生产能力建设。

(1)认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努力培养和引进一定数量的名师

大学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校创建教研型大学,最主要的差距就在教师。要把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我们的发展规划,还是学科建设,都要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保证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现有专任教师73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64.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3%。无论从规模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都是不合理的。既不适应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也与我校具有近90年办学历史和近30年本科教育史的本科院校身份不相称。所以,我们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任务仍然很重。

首先,要着力搞好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优化工作。加快教研型大学创建工作进程,不仅要求我们的师资队伍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要求这支队伍的整体结构必须是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力避“近亲繁殖”现象,严格进人标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其次,要重点抓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和名师工程。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利用海内外的人才资源,重点吸引一批以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实到我们重点培育的重点学科;要切实健全培养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以及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造就。总之,要以落实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为重点,选拔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能担当重任的学科带头人,培养或引进一定数量的名师。

(2)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校尽管已经有了近90年的办学历史,但是科研工作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初,在时任校长程鹰等的支持下,一部分教师尝试性搞了一些科研活动。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学校的科研意识依然不能说是很强,也没有真正形成结构合理的、实力特别强的科研团队,更没有出过太值得骄傲的重大成果。这不能归因于科研条件差,现在我们的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的条件都具备了,比国外实验室差不了多少。现在最大的问题恰恰是科研意识淡薄、氛围不浓、科研时间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许多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很低,有的设备从购置进来开始几乎没有人使用。这既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是科研工作不强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校友会发布的大学评价研究成果中,我校2008年以前的科研得分一直是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学研究是我校创建教研型大学最主要的瓶颈。解决这一制约学校发展上水平、上台阶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上下大功夫:

一是在学科建设的宏观层面上,要按照一体两翼的战略构想,构建符合创建教研型大学需要的学科框架体系,使学校布局得到明显优化。

二是在科研平台建设的中观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实验室管理机制,提高科研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要积极推进实验中心管理模式改革,建立新的更加顺畅的运行机制。

三是在科研成果产出的具体层面上,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本意识,努力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要把科学研究置于学校更加重要的地位,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奖励在科学研究上有成就者,重奖有重大成果者。要集中力量开展大型科研工作,进行团队作战,干大事业,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优质论文少、平均质量低是我校科研瓶颈另一个重要表现。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学术论文的准入门槛,严格高级职称的晋升标准,对教师施行奖励与鞭策共存,以奖励为主的方针,尽快制定明确的论文奖励标准,鼓励教师将论文投向各类权威数据库的源期刊,加大SCI论文、EI论文的奖励力度。

(3)科学调适和不断创新加强科研工作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要适应创建教研型大学的根本需要,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模式的六个转变,要把我们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做强做大,推动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具体来讲:一是要推动科研的思路本身从循序渐进跨越发展转变;二是要推动科研的项目承担从被动申请主动策划转变;三是要推动科研的项目规模从小型项目大型项目转变;四是要推动科研的项目完成从个人努力团队攻关转变;五是要推动科研的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展质的提升转变;六是要推动科研的服务方式从间接服务直接服务转变。

实现好以上六个重要转变,要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这样会容易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譬如我在2008年的年度会上就讲过,要开展认知科学的研究,我们是有条件的,生理、心理等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结合起来,实现人员知识互补,科研资源互补,在相互启发中取得科研思路的突破,在相互支撑中实现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二是要注重科学研究与学科培养的结合。科研研究工作应该依托学科发展。一个成熟的学科一般要有35个比较固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的研究项目,才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才能出一些大的科研成果,同时使学科得到良性发展。

三是要更加注重自力更生与借力发展的结合。我们的科研工作必须立足于依靠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可以采取借梯登高、“借篙撑船”的办法,通过合作交流,带动科研实力的增强。

四是要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在学校转型的过程中,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科研是教学创新的前提,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互为推动。特别是在新教师培养方面,我们过去是先过教学关,再过科研关,现在应该提倡双关同过,齐头并进,新教师们越早一点接触科研,成长进步得会越好一些。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附属医院的学科意识和科研意识。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科研、医疗都是附属医院的重要职能,加强学科建设,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附属医院的基本职责。附属医院要统筹兼顾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并逐步地以创收为主转向以学科为主,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以争取较多的科研成果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做更多贡献。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建设。从为创建教研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的要求考虑,各期刊办刊质量和影响力要进一步提高,要科学规划,加强建设,按照以下基本目标进行努力:《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和《眼科新进展》要立足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较高平台,向学术期刊领先方阵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经过充分的准备,适当时候可以向美国《医学索引》 (Index Medicus, IM)阵列冲剌;《新乡医学院学报》要充分发挥科技统计源期刊优势,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办刊水平,争取尽早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要加强期刊质量建设,努力实现办刊层次突破,争取早日进入科技统计源期刊序列。总之,要通过提升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并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宽厚、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

3.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速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型

注重学校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淡化学校管理中的人治色彩,建设照章办事、管理严格、运行有序的大学,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增强学校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的目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得,本质是为了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和整合效果,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和运行机制的优化。近年来,我们针对学校规模大、管理难度大的实际,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基础管理,强化内部管理,推行目标管理,通过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但是,我们在规范管理和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管理不精细、执行不严格、不照章办事、人治色彩较重等一些难点和盲点,导致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管理失控和运行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重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实行信息公开,形成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形成凭制度行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减少决策的随意性,淡化管理中的人治色彩,这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是要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好的运行机制不仅能确保学校有序运转,而且能使一切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工作运转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机制建好了,能够事半功倍,所以要高度重视。

三是要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一方面是要在学校组织机构建设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定岗定编定责,按需定岗,按岗定人,按人定责,杜绝人浮于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在组织结构上推行扁平化管理,下移管理重心,缩短管理链条,压缩管理层级,防止行政化和官僚化,强化院(系)职责,调动院(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总之,要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建立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要通过制度保障、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规范管理,有效淡化管理中的人治色彩,把我校办成管理严格、运行有序的大学。

4.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彰显大学精神把握大学使命,加速学校的理想境界转型

在大学里,有三个观念至关重要:一是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二是教授就是大学;三是善待学生。这三个观念决定了大学的气质。也就是说,大学是不同寻常的,它关乎理想和精神,大学理应与世俗生活保持某种距离。

人是靠精神支撑的,而大学则是靠理想支撑的。彰显大学精神,勇于担承使命,理想境界高远,是高水平大学共同特色,是教研型大学应该具备的品质。

彰显大学精神,就是要在办学和育人过程中,培育和发扬大学精神,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为着共同的理想不懈奋斗。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在创建教研型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弘扬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我们的学校具有更加远大的理想、高远的境界、高雅的品位和鲜明的特色,以此来凝聚人心,引导师生为着光荣与梦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作为河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高校,我校在致力创建教研型大学的进程中,既要立足中原,站在全省高等医学教育的前端,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到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中,融入到中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使学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河南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的引领者和主力军;又要放眼全国,努力跻身全国高水平教研型大学的行列,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中,融入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去,要在国家的进步和民族振兴方面有所贡献、有所作为;还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跟进国际科技发展趋势,争取在某一个学科、某一领域、在某一点上发出新乡医学院的响亮声音,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研型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应有努力。

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特别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建教研型大学这一重大问题的一些思考,目的是要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让全校师生员工更多更好地分享学校发展的成果。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上一条:校长邢莹在新乡医学院200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