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更替,日光荏苒,转眼间已经退役两年了。回顾军旅生涯,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忘记烈日三伏训练时的太阳,不会忘记凌晨两点站岗时的寒风,不会忘记野外狂风暴雨时的考核,更不会忘记视他为第二生命的钢枪。
一、金秋入军营(我的新兵营)
2020年9月,从踏上通往军营的绿皮火车起,我的军旅生涯正式拉开帷幕。一觉醒来,耳边传来“济南站到了”的广播声,我们被安排下车。出来火车站,一辆辆解放牌绿卡车在广场上整齐排成一排,我们分配物资后,列队被分到各个卡车。在后车箱内,大家没有了在火车上的松弛感,伴随着发动机的隆隆声,看着外面疾驰的汽车,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和喧嚣的人群,一种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不知过了多久,眼前是一个八一的大五角星。哦,我们进入了又期待又新鲜的“围城”,某综合训练基地,一个专门带新兵的地方。汽车缓缓驶入大门,一股强大的气息扑面而来,服装整齐划一的五尺男儿在进行着各种科目的训练,内心由衷的敬佩又有一丝对未知的恐惧感……

分班的那天,是我在部队的第一个生日。随着带队班长严肃又有力的点名后,与一路为伍的同乡各自分别,去往不同的连队。顾不上分别再见,被各自的班长带走。因为我是最后一批到的,所以我的班长只带走了我一个人,走在班长后面,他是一个瘦高的人,但看得出来很精干。走进班里,班长指着最后一个没有贴标签的床位,说那是属于我的。床位上白床单没有褶皱,上面放着绿色的豆腐块,我想我的军旅生涯正式开始了。那天下午,没有训练科目,在顶楼上新兵思想政治教育整整上了一个下午,标准的坐姿让人一时不适应。由于那是我第一个远离家乡过的第一个生日,所以在晚饭后我向班长提出请求想要给家里人打个电话班长只是淡淡的说句知道了就没了尾声。一直到晚上教我们叠被子直至洗漱,班长对这件事只字不提,我以为班长没有当回事,我也是第一天刚到,也就没敢多问。晚上躺在床上,对家的思念达到了顶峰,在各种幻想中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啪”的一声响,宿舍的灯亮了,同班战友都是睡眼惺忪,不知道什么情况。接着班长带来了一个蛋糕和一碗面,把我们都叫过去,告诉大家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共同为我庆祝生日,唱生日歌,切蛋糕,吃蛋糕,让我吃上长寿面。拿起筷子时,我热泪盈眶,滚烫的泪珠顺着掉到碗里,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所有人一人一口把面吃完,在此刻这碗面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我们八班一路长虹的开始。那天,是我十九岁的生日,是我毕生不能忘的生日。十九岁生日,我最大的礼物,就是穿上了梦寐以求,此生引以为傲的橄榄绿,同时遇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

第二天在新兵入伍仪式上,我们进行了宣誓。当我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读誓言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肩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用我的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我自己的军旅故事。

新兵营是让每个人从地方青年向合格战士的转变,要摒弃在地方上的坏习惯,培养部队的好作风。清晨出操整理内务,上下午的军事训练,傍晚的体能训练和晚上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都是从零开始。开始的每天都是疲惫不堪,做不好就是无尽的重复。脸盆被子被扔,训练场上的特殊关照,晚上熄灯后的“加餐”都是每天的常态,低矮匍匐,卧倒,这些科目都是人皮与地皮之间的较量,晚上回去每个人都是遍体鳞伤,战友们之间的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相互帮助,是疲惫一天的最大慰藉,以至于第一周发手机每个人都是带着哭腔给家里报备平安。新兵营三个月,90天,虽然很苦很累,但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学会了很多技能和本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更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最后的新兵营结业考核中,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我们连队的“优秀新兵”。回望这段旅程,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我深知,这份成绩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团队支持、家人鼓励以及帮助过我的班长和排长的共同成果。在此,我要向所有给予我力量的人致以最深的感谢。未来,我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前行,不断挑战自我,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段历程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引领我在未来的军旅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朱日和之旅(我的第一年)
下连第一天是大雪天,当大卡车走入营区,人出奇的少,但里面却隔几分钟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爆炸声明显能看到玻璃的震动,与欢迎新人到来的鞭炮声形成鲜明对比。分了班进入到班里面,发现各个班长都是全身泥泞不堪,原来是班长们是搞完实爆后赶紧来接新兵,所谓实爆,就是模拟战场环境下的真实TNT爆破。在收拾床铺和物资时,内心充满了幻想与期待……

由于我们单位担负着中央军委下达的专项任务,所以才下连一周就赶赴一千公里外的亚洲最大的训练基地—朱日和训练基地。在全军有道是“当兵不到朱日和,纵穿军装又如何”,这里是每个军人的第二故乡,梦寐以求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在摩托化机动路上都是格外兴奋。
朱日和地处于内蒙古,那里四月份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可以出现几种恶劣天气,同时在这种自然生态系统里,经常出现些野狼之类的牲口。踏进内蒙古,气温直线下降,在外面依稀能看到一些各样的牲口。大家都没了路上的兴奋,有甚者将野战雨衣裹起来御寒。我们在野外的住宿条件只有住帐篷,四五月份的狂风格外刺骨,吹的帐篷摇摇欲坠又往里面钻风,大家恨不得挤在一起取暖睡觉。虽然条件很苦,但没有人有任何怨言,因为来到这里,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荣耀。

为了参加联合演习,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单兵作战训练,带着各自的武器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由于朱日和属于荒漠,有时候来沙尘暴可见度只有几米,依旧不减训练热情,提高自身作战本领。每天回到帐篷时,装备里面全是沙子,最头疼的就是训练带回时,又累还有要清理装备里的沙子,无处不在。训练日复一日,每个人都是摩拳擦掌,为的就是在联合演习中取得成绩。

七月,我们迎来了紧张又刺激联合演习,我们不分昼夜,白天顶着烈日,夜晚顶着寒冷。在野外,卡车每三公里放下一个人,形成一个巨大包围圈,每人带着装备要走几十公里,层层压缩包围圈,中心开花的战术在四天半的时间取得圆满胜利!在取得胜利的那一刻,涌上心头的是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激动,克服种种困难,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大连海训时(我的第二年)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我从列兵晋升为上等兵。第二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海上训练。又在三月份的时候,我们又历经转折去大连。三月份的大连的气候条件要比内蒙古要好的多。由于未进入夏天,海水还是有些许的冰凉,所以前几个月一直进行的是班排连战术训练。训练场离帐篷营地非常远,以至于每天吃饭都是在野外现做现吃,做的饭掺杂着沙土和烟熏味,对于视觉和味蕾的冲击,虽比不上饭店的色香味俱全,但是大家都吃得很开心,也觉得十分可口。

在正式进入夏天时,海上训练才真正的开始。在下海之前,每个人需要先学习蛙泳的理论知识、动作要领及应急的处理,再做完适应性训练后才能下海。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适应性训练整整进行了半个多月,大家都急不可耐的想要下海进行尝试,终于在下达可以下海的命令时,大家都肩靠肩的下海,没想到七月份的海水还是如此冰凉透心爽。在泳池里面的感觉和大海里的感觉天壤地别,大家都低估了大海的力量,几乎每个人都在刚下海时多多少少被呛到或喝了海水。连续几天后大家都适应了大海游泳的技巧后,还没来得及开心,就开始上强度,每天几乎除了吃饭,几乎都在海里面泡着,游着。喝的海水开始是咸的,喝多了最后嘴里全是苦味。轻装五公里游,武装泅渡三公里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家常菜”。在这高压高强度下,每个人都黑了几个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晒伤,但“家常菜”依然是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家都奉行连队的“四勇”精神,勇挑重担,勇猛顽强,勇于献身,勇争第一。再苦再累,没有丝毫怨言。

由于各种任务冲突原因,我们延迟退伍,去完成上级赋予的特殊任务,又是历经两个月,海边的山上全是荆棘,长满了刺,烈日炎炎下,我们身着厚重的装备,在山上模拟奔袭,不断的穿梭,为了达成训练目的,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四遍,每趟下来腿上都是划痕,又痒又痛。好在最终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出色的完成最终的考核,赢得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列车终会到站。在这片承载着无数汗水与荣耀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似乎承载着我的欢笑与泪水。回望过去的日子,从初入军营的青涩少年到如今坚毅果敢的战士,是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刻,都成了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回首那段当兵的岁月,我深感自豪和感激。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勇敢,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一切。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心中,成为人生中最璀璨的篇章。在今后的生活中依然传承“四有”精神,即使岁月流转,那身军装的风采和军人的荣耀始终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