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各行业领域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得到教育部和各行业部门对这些重点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共建。共建工作旨在指导这些特色高校扩大社会合作、强化社会服务,构建共建各方更稳固、持久的合作关系,发挥共建工作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地方政府与教育部之外的其他国家部委重点共建的省属大学。这些高校在某一或多个行业领域有较强的师资和科研基础,各部委加强对这些高校的支持力度,由各部委与地方省市签署省部共建协议,积极发展强势学科,提高综合实力,建设一批行业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
基本介绍
历史上中国高等学校多隶属于国家不同的部委,各个部委办自己特色的高校。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后,中央将原来的部委所属高校调整为教育部主管和部分其他部委主管,其他高校改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即形成了21世纪初的高校隶属格局:少数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多数地方政府所属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而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自2004年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郑州大学以来,共建进一步扩展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份,如浙江、广东、福建、 江苏、上海、山东等。至此,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有了地方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据统计,2004年到2011年,全国省部共建了22所高校,2012年到2014年3年间就增加了21所,2015年增加23所,2016年更是多达35所,2017年也有15所,已有近120所高校进入省部共建大学。
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已由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达,总经费高达114.6亿元,其中一部分正是拨给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山西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14所高校由此前的“省部共建”升级为“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这14所高校所在的省份均没有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将获得更多中央投入的专项经费,在人才引进、科研平台等方面支持,有利于缩小与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同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地方政府与教育部共建
地方高校获得了教育部的共建,能够得到教育部共建的基本上都是各地区的地方高校佼佼者,不仅仅中西部的高校获得了教育部的共建,很多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属强校也获得了教育部共建。而且,从2012年起,进入到教育部共建的高校数量开始显著增多,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强校都获得了教育部的共建,其中的很多还获得了其他部委的联合共建,例如:燕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等都是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一起和地方政府共建。
曾有很多原部属高校如兵工七子、天津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等众多高校属于此范畴,其中一部分高校如河北地质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陆续与各部委重新签署了共建协议,成为了省部共建大学,而中原工学院等众多此类高校由于暂时没有与各部委签署共建协议,则尚未成为现有意义上的省部共建大学。由于在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于2015年5月与2019年7月发布的《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情况统计表》中没有其后的这些高校,因此暂时将这些高校归为广义的省部共建大学,而本类非教育部与省重点共建的地方高校。
学校名称 所在地 共建时间 共建方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教育部、卫生部将共建一批部属高校医学院(部、中心),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同时,教育部、卫生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教育部、卫生部、省级政府共建地方医学院校试点”等重大改革项目,以提升地方医学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推动共建高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区域医疗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其他部委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