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习近平

遵义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召开背景
生死存亡之际,湘江战役,损失过半,桂、湘、黔、滇军阀混战。
1.王明的左倾主义错误;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密切相连,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3.遵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军事态势密切关联。
(二)主要议题
其一,讨论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的问题;
其二,讨论总结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失败。
(三)主要过程
会议由博古主持,博古作关于反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强调客观原因。(主报告);
周恩来作副报告(主动承担责任);
张闻天作反报告(手执提纲,矛头直指博古、李德);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1个多小时的重要发言,批判左倾冒险主义及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王稼祥发言旗帜鲜明支持毛泽东同志;
其他同志朱德、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等对博古的总结报告进行了批评。博古、凯丰反对。李德态度消极。
(四)主要成果及意义
成 果
(1)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会议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去讨论;
(3)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委托周恩来同志为党内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意 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