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大学心理学院现承担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2001年获批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点,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和2012年开始分别招收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应用心理学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试点(2010年)和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心理学专业于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河南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点(2013年)等平台。研究生教育方面,于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批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生理心理学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年)、精神病理与认知神经科学新乡市重点实验室(2019年)、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2023年)以及心理与行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024年)等实验室平台。
本学科围绕“健康心理促进及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心理机制”为主题已形成五支较为成熟的学科方向,分别为心理障碍的心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转化、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干预、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神经机制及其干预、精神疾病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其临床转化以及社会心理与健康促进。相比国内外其他高校心理学学科,河南医药大学拥有省级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多所综合性医院,能够有效地将临床资源结合到心理学学科发展中,从而形成“从婴幼儿到老年”、“从健康个体到临床患者”、“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这一立体的科研发展框架,以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为宗旨,心理学、医学、社会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学学科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7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85.7%),省级教学名师4人。此外,本学科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1名,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共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组长单位参与国家重大研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近五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教育部及以上各类项目32项,总经费248.6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52篇被SCI/SSCI收录。
河南医药大学坚持以医学为主体,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在此背景下,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学学科发展,通过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心理学学科水平,旨在更好地服务河南省心理健康事业,并争创全国一流,为“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贡献心理学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