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理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高水平师资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专业与课程建设,锐意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效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层次,严把任课资格关,持续实施新教师试讲与导师指导制度,夯实教学基本功。自2020年起,连续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师资培养和以赛促教成效显著,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各类校级教学竞赛奖项多项;获评省级教学名师、省文明教师、河南首席科普专家各1人,获学校“教学金师”、“科技新星”、教书育人卓越奖、最美教师等荣誉10余人次。强化协同与人与思政育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培心铸魂”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示范观摩活动推广先进经验,3门课程获评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司法心理学》课程2024年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并先后获得“中原文化”主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省大思政微课交流活动三等奖各1项。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教科研能力提升带动成果涌现。学院累计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教指委教改项目2项(高红丽老师主持)。在教学成果方面,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教育信息化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专业先后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连续上榜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并位列B+。《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另《变态心理学》等4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课程获批省级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编写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各6部,1人获评河南省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育人。拓展学生实习基地或实践基地4家,获批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社会心理服务与健康)1个,组织学生坚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效,相关活动多次被各类媒体报道。

切实把教学创新和改革成果向教育教学工作转化,多措并举提升育人成效,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位列省内前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在读本科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省文明学生等荣誉,完成省级大创项目5 项,获省“挑战杯”各类三等奖项3项,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三等奖 1 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在线实验精英赛赛区二等奖3项,成立专业公司 1 家,累计发表论文 20 余篇,充分体现了育人成效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