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

各基层团组织、学生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今年暑期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项目申报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情况,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校级重点实践团队,院级社会实践团队和返乡社会实践团队三大类。

(一)校级重点实践团队项目分为七个方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青年成长发展的结合点展开。深入解读“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关键内容,着重阐释这些思想对青年的人生选择、职业规划以及社会担当的指导意义。例如,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讲述在科技创新领域,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扎根基层,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联系新时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伟大变革与发展成就,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励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场馆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民族团结实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开展党的民族团结主题宣讲,向群众普及民族政策法规,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开展助农帮扶、教育支援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与各族群众携手同行,引导青年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互动互助中绚丽绽放。

4.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青年之力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组织开展支教助学、农技科普活动,为乡村儿童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向村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参与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协助完善基础设施。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以青春智慧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5.基层服务实践团。聚焦群众需求,以实干担当扎根基层沃土,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社区、街道等基层一线。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养老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义诊、智能设备使用教学和生活陪伴;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开设公益课堂,涵盖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与安全教育。同时,团队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协助社区优化网格化管理,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联合基层党组织,策划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传播党的政策方针。通过倾听基层声音、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服务践行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诠释责任,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纽带,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注入青春力量。

6.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7.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以传递生命大爱、弘扬奉献精神为使命,组织青年学子面向社区、医院等多元场景,通过专题讲座、公益短片展播、真实案例分享,系统科普遗体器官捐献的医学意义、法律流程与人文价值,助力更多人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队伍,让生命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得以永恒延续。

8.团中央、团省委专项。团中央、团省委各类专项实践活动,自行组织申报,成功入选的团队可列为校级重点团队。

(二)院级社会实践活动

各书院、学院依据自身专业,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工作要求,组建院级社会实践团队,组织本单位学生积极参与,由专业老师指导,报校团委备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报送活动总结,活动期间要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三)返乡社会实践活动

1.各书院、学院对同籍返乡学生进行登记造册,以学生个人自愿报名或组建团队的方式进行,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得其支持与帮助,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开展返乡社会实践活动。

2.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文化宣传及网络“云实践”等。

 3.持续开展“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百万青年沿黄生态产业发展协作行动“七个项目”(“河小青”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河小识”助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来及分类项目、“河小二”黄河流域农产品直播展销项目、“河小企”黄河流域青年企业家建功项目、“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研学交流项目、“河小社”黄河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孵化项目、“河小团”黄河滩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行动),突出环保宣传,文化寻访,产业调研,志愿扶贫等重点,深入家乡周边沿黄社区、乡村、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活动。

4.开展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各基层团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暑假返乡机会,深入基层,就近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鼓励青年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的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申报要求

(一)校级重点实践团队项目实行申报制,各学院、书院、学生会、学生社团均可申报。

(二)每支实践团队员人数615人,须设立1名指导教师、1名团队负责人和1名宣传员,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学历、跨学院组队。

(三)实践项目须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宣传细则、安全保障措施、突发状况应急预案。

(四)各书院、学院、学生会、学生社团申报校级重点团队项目的,需填写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见附件)。

(五)项目提交方式

1.学生通过一网通办系统“社会实践活动申报”模块进行填报,填报时间为523-26日。

2.各单位网上审核时间528日前。

联系人:冯继伟,联系电话:3831944

三、实践项目评审

实践项目设计要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与学校事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切实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团委将组织相关评委根据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公益性进行评选,遴选出优秀活动项目作为校级重点实践团队项目。


 附件: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申报书.doc


    校团委      

20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