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青年新媒体工作室
“残健共融 青春同行”
基层服务实践团
为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6月30日至7月4日,“残健共融 青春同行”基层服务实践团在新乡市红旗区宝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以“换位体验,爱心启智”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
6月30日,志愿者就红旗区各街道进行盲道清理,为视障人士打通“安全通道”。7月1日,志愿者们耐心为孩子们解答数学难题、梳理语文知识点。7月2日的助残知识科普中,孩子们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故事,了解到残障人士的生活现状与需求。7月3日,志愿者通过绕口令等游戏,帮孩子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7月4日,志愿者们鼓励小朋友们模拟听力障碍交流,不说话用手比划,让大家懂得“耐心倾听”的重要性。
此次系列活动以“实践 + 宣传”“关爱 + 赋能” 为特色,将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精准送达需求群体手中。志愿者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让“换位体验”的善意与“爱心启智”的温暖在更多角落传递。
“青春自护,知‘爱’防‘艾’”
基层服务实践团
为提升居民防“艾”认知,6月30日至7月4日,“青春自护,知‘爱’防‘艾’”基层服务实践团以人民公园为出发点,沿途前往宝龙社区,大学城等青少年聚集较多的场所,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7月1日上午,团队前往新乡疾控中心,在中心负责人的介绍下,深刻认识到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的严峻。随后,团队赴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主流检测技术及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当日下午,宣讲活动在人民公园“好人馆”前正式启动。活动采用“知识宣讲+互动问答+问卷调研+礼品激励”的形式,重点阐释了“医防协同”的重要性。7月3日,团队在宝龙广场及大学城设立宣传点,进行宣讲与互动。
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传递,也实现了健康理念的播种。志愿者希望通过宣讲提升公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筑牢全民防“艾”屏障。
通讯员:苏新怡



康复学院
“‘医’心筑梦映朝霞,
康途护航暖万家”
基层服务实践团
为守护民众健康,7月1日至5日,康复学院“‘医’心筑梦映朝霞,康途护航暖万家”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佳园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档案馆、新乡健康主题公园和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养老服务中心,套圈、手指操、扭秧歌等活动的开展帮助老人放松身心、强身健体。在新乡健康主题公园内,志愿者们制作了驱蚊香囊,并提供免费测血压服务,发放传单普及健康知识,从预防层面守护群众健康。 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里,志愿者聆听医生讲解作业治疗(OT)、物理治疗(PT)等康复知识,并学习了电疗、光疗的功能与禁忌。
此次多场景实践活动是康复治疗学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交融。它启示志愿者们:康复不局限于医院诊室,更在社会每个角落,需以专业为基,人文为翼,传承历史智慧,推动“健康中国” 蓝图通过多元实践落地见效。
通讯员:常佳茵 马舒帆



口腔医学院
“溯源黄河,赓续文明薪火”
文化传承团
为深入探寻黄河文化,6月28日至30日,口腔医学院“溯源黄河,赓续文明薪火”文化传承团先后来到平原博物院、郑州市河南博物院、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8日,实践团首先来到平原博物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黄河文明之光”“大河遗珍”等主题展厅。随后,志愿者们自发组成“流动讲解团”,在展厅内向游客讲述黄河故事。6月29日,实践团在河南博物院开启了一场黄河文化探寻之旅。志愿者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馆内与黄河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6月30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二里头遗址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深入探索遗址中与黄河有关的文化符号,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本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黄河文化,并动员群众一同守护黄河文化,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陈心岳 郭佳璐



研究生学院
“‘研’途焕彩,传承筑梦
——中医养生文化推广”
文化传承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5日,研究生学院派出的志愿者赴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公村,开展以“‘研’途焕彩,传承筑梦——中医养生文化推广”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5日上午,志愿者们在公村老年活动室举办中医养生宣讲会,通过生动讲解和案例分享,向村民们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常见方法以及日常保健知识,涵盖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起居作息等方面,帮助村民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7月5日下午,实践团组织八段锦教学活动。志愿者们现场示范八段锦的动作要领,并一对一指导村民进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动作。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更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一次成功推广。未来,志愿者团队将秉持传承中医养生文化的使命,为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增添基层活力。
通讯员:杨锦 陈景丽



弘毅书院
“‘身’诠大爱,‘医’路烛光”
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
为弘扬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普及科学理性的生命价值观,7月1日5日,“‘身’诠大爱,‘医’路烛光”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深入河南安阳,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团队将首站定位于安阳县第三中学,为高中生带来了一场生命教育课——遗体捐献知识宣讲。宣讲紧扣医学研究与教学需求,阐释了遗体捐献对于推动医学进步、培养优秀医者的不可替代价值。而后,团队在殷墟广场设立了遗体捐献公益宣传流动站。志愿者们热情向过往市民递送宣传折页。同时,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团队巧妙地将遗体捐献的现代意义与深厚的文化积淀相融合。宣传聚焦于遗体捐献所体现的奉献精神,赋予了宣讲更深沉的精神感召力。
本次遗体捐献宣传活动,是生命教育的一次扎实实践。未来,志愿者团队将探索更丰富多元的宣传形式,强化“自愿、无偿、利他”捐献原则的传播渗透。
通讯员:赵智航



研究生学院
“青‘研’笃行筑梦,
情暖春芽护蕾”
乡村振兴促进团
为引导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7月5日,研究生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段村新村,开展以“青‘研’笃行筑梦,情暖春芽护蕾”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PPT宣讲,为段村新村的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知识科普。在生理与心理知识科普环节,志愿者们结合生活实例,向孩子们讲解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引导孩子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成长。在防侵害和自我保护知识科普中,志愿者们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详细介绍了常见的侵害类型和自我保护措施。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现场氛围热烈。
此次活动,不仅将科学知识和安全意识传递给孩子们,也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未来,研究生学院将持续优化此类活动的形式,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绽放青春光彩,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通讯员:张艳华 李可欣



护理学院
“‘医’心暖夕阳,护爱伴银龄”
基层服务实践团
为普及老年健康知识,7月1至4日,“‘医’心暖夕阳,护爱伴银龄”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留庄营社区、民族公园、段村新村、夕阳红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
在留庄营社区活动中心、民族公园休闲广场、段村新村广场等地,成员们支起遮阳棚,摆好物品,为老人免费测量血压。随后,实践团来到夕阳红养老院,向老人发放扇子、宣传页等物品,并为老人精心准备了洗手操、手语表演、手势舞、大合唱等文艺演出。老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地鼓掌喝彩。最后,志愿者们向老人讲解常见疾病预防等知识,还现场为老人量血压,解答他们的健康问题。
这场活动是青春力量与老年群体的温暖对话。它不仅搭建起健康关爱的桥梁,更传递出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尊重与关怀,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理念,在一次次关怀与倾听中落地生根。
通讯员:赵怡菲 姜皓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