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016年05月13日 00:00  点击:[]

河南省重点学科简介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的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分别是吕路线、张瑞岭、宋景贵,均为主任医师/教授,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组成员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具体介绍如下。

研究方向一:精神分裂症分子病理与临床。本方向以精神分裂症这一复杂疾病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研究本身既注重个体和社会的宏观研究也强调分子细胞水平的微观研究,具有系统性、持续性、渐进性的特点。将SNP谱型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首次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细胞因子的调控因子NF-κB基因的表达异常,有助于解释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异常。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基因载体、纳米抗精神病药物,并将其用于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原创性强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研究方向二: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由国内知名精神科学者、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郝伟牵头。该方向主要研究成瘾行为、儿童青少年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受虐行为等的流行病学、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康复研究。其中成瘾行为研究获得了CMB、WHO、国家新药基金、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禁毒委基金项目、美国NIH项目等共约7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在社会、心理、生物学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向三: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从事卒中后抑郁和痴呆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卒中后抑郁和脑卒中患者认知、睡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对照研究” 经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6年度河南省医药科技卫生进步奖一等奖;对痴呆及其相关疾病从神经生化、神经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本专业将瞄准本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加强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本地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承担一批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建立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形成学术优势,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本专业国内先进学科,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基地。建立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优秀学科,将本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成为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精神卫生专业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并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在同类高校的学科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