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住这些儿科医生的情怀!(校友投稿)
技术与责任同行,人文与情怀齐飞!
------记新医一附院儿科的人文情怀点滴记录
前言:今日腊八,也就是阴历过年的开端,太多的总结和回望在脑海中翻腾。今冬儿科本是繁忙的时节,抽空小憩也许是最美的享受,但今天中午我在朋友圈中看到的一段话再次激起了我的思绪,促使我再次敲击键盘,将有限的时间浓缩,把无限的人文升华,本文谨断续记录我院儿科在2017年人文建设方面的脚步和点滴,限于信息和认识的不足,遗漏和差错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见谅。名曰:为了忘却的记忆!
引文(李树军):一个12岁的小姑娘,得的是甲流,合并金葡菌肺炎,合并气胸,脓胸,ARDS,在我给她作完的胸穿后,竟然给我来擦汗,为了这个善良的小姑娘,我定全力以赴,让她重回课堂!加油!
I hate the flu!but I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patient!
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康复,一个孩子尚知医生的不易,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白,是用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我知道,李树军医生这几天一直在吃着抗流感药奥司他韦,由于该药供货紧张,成人用的胶囊买不到,只好用于孩子使用的颗粒剂,我给别人带买的奥司他韦颗粒也给了他。
2017年究竟豫北儿科诊疗中心发生了什么?技术方面暂且搁置不提,仅就儿科的人文内容与大家分享。
首当其冲需要提及的是我院的儿科老前辈,一个是钱惠茵教授,一个是郭学鹏教授。新乡医学院媒体已经发布了2017年的十大事件,这两位老前辈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钱老师获得了“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人文情怀奖并做典型发言;郭学鹏教授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他曾经在我院儿科工作多年,后来创办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并担任主编。贾汝贤夫妇退休在家,一直关心牵挂儿科的发展,陈新德老教授退休多年,仍坚持儿科一线。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医疗行业,没点情怀是做不下来的。其实无论哪个行业,人们得不到成就感都会心灰意冷。我们医生的成就感来自患者啊,是患者给的医生成就感!医生和患者不是陌生人。患者要是陌生人,医生何必如此在乎放不下呢?患者在医生心中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患者是医生的事业,是医生存在的价值!医患之间是相互感动的!与人为善 予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李树军医生这样给自己的工作定位。
王团结医生,身处儿童重症监护室一线,见到太多的难题和困惑,这些问题来自患者,来自家属,经济拮据和各种意外导致的致死性疾病让他揪心不已。闲暇之余,发了多篇微信公众号内容,有科普,有提醒,有感言。其中关于灭虫药磷化铝中毒和气球爆炸造成的严重后果等意外事件引起了多家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儿童重症监护室和小儿内一科常常会收治病情严重的患儿,寻求社会帮助的事情时有发生,通过救助平台进行救助和宣传后群众自发来医院进行捐助的事情我见过多次,我们儿科医生也参与了多次。儿科联合心外科救助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事迹也在河南电视台进行了报道。赵东菊医生管理的白血病病人有多人进行了救助,为白血病患儿庆祝生日也成了每年固定的节目。
朱凤莲主任曾被《平原医者》进行报道,信息转发后一个家属专门给我回信,提到了当年她的孩子救治的经过,当时我和朱老师都记不得了,后来这件事让新乡晚报的记者获悉后专门进行了后续报道,详细介绍了当年家属的感受和医者的人文情怀。其他儿科医生被平原医者报道的事迹还有很多。
十七年前的患者专门回到医院,找到了当年给她治病的石太新主任,那厚厚的门诊病例和检验报告单成了文物级别。老一辈儿科医者的签名让我们回想起了当年,让我知道还有些医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医院,去了另外的医院从事儿科老本行。河南安阳的患者给张贺医生发来了感谢信,感谢20年前杨达胜教授和张贺医生当年救治只有8岁女儿的严重疾患。


唐成和主任,儿科的党支部书记,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义诊活动,仍不忘党性教育的职责,带领基层医生党员来到吴金印老书记的展览馆,重温入党誓词。付素珍主任,同时又是儿科教研室主任,琐事缠身,积极支持医院以及医学院的的师德培养和传承工作,派出周福军老师参与了医学院举行的“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付桂玲教授,看到家属遗忘在门诊的钱包,数千元的现金不为所动,苦等患者家属来取,次日完美交接,小事情透出大道理。以钱惠茵老师为榜样,以儿科医生心态永远年轻为题,号召更多的医学生从事儿科工作。
技术下沉,公益医疗,我院儿科多名医生积极参与“手机医学院”这个公益医疗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在豫北区域进行广泛的义诊、讲课等免费服务活动,充实基层的医学知识,期望将病人留在基层,节省医药费。周福军医生组织的公益医疗志愿服务队在2017年共投入4万元,出动车辆上百次,进行了大小十余次的免费义诊讲课等活动,更重要的通过活动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医生参与其中。豫北乡村医生交流群的不间断刷屏俨然承载着基层医生宣泄情绪的场所,减压行之有效!
张贺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仍接收多家学校以及医疗机构的邀请,进行了多次公益活动。每月定期举办的儿科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如期在科室示教室进行。
世界肾脏病日,儿科的韩子明主任和赵德安主任没有闲着,义诊、讲课,忙前忙后,在医院的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应有的光和热。
儿科重症监护室曾经极力抢救了一名危重孩子,家属为表示对医院的感谢,为医院赠送了十辆轮椅。
在中国医院协会举办的全国医院文化亮点特色优秀案例评选中,“百年名院里的手机医学院”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获得优秀案例奖。

儿科在基层的薄弱一直困扰着诸多老百姓,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传从未停歇。《医药卫生报》、微信平台、电视台等等常常作为媒介进行广泛传播。医院的呼叫中心专门腾出时间为基层医生和群众开通热线,儿科张贺与周福军医生应邀进行了认真答疑。流感来袭,作为儿科医生,责无旁贷,进行儿童流感的宣传材料有多篇发出,纠正了很多群众对流感的认识。
还有很多很多,也许我还没有获悉,也许压根就不想让他人知道......
在从医的道路上,曾经把儿科冠以“默默吃土丐帮”的当代经济社会,有这么一群人,有这么一些事,也许这就是儿科的代表和缩影。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明.裴一中《言医.序》
附: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暨豫北儿科诊疗中心与学科带头人杨达胜副院长简介:
任中国儿科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暨小儿风湿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暨小儿肾脏病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儿科专业(方向)第五轮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为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
工作31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及SCI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出版了9部专著和教材,担任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编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实习手册》编委;主持的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和肾病综合征肾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成果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壹等奖;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采用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系列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华肾脏病杂志》,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步贰等奖;主持的“血浆中分子物质在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成果被《中华医学杂志》选为当年国内儿科学重要进展之一收录,并获新乡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贰等奖。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省级和厅级课题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5项。在省内儿科界率先开展了小儿肾活检病理诊断工作,使我省小儿肾脏病的诊断技术和国内领先水平接轨。
重视学科建设,对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小儿科床位规模从一个病区50张床发展为6各病区,近300张床位。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了豫北儿童疾病诊治中心。年出院患儿逾万人次,为豫北及周边儿童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小儿内科连续4届被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专科,儿科学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由于成绩突出个人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人言:胸怀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儿科医生眼中,情怀恐怕永远是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