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撷英   >   新医情缘   >   正文

校友撷英

新医情缘

我不是药神:在生命的表层下,死亡暗流涌动——1989级校友马丽

发布时间:2018-07-12   阅读量:

我不是药神:在生命的表层下,死亡暗流涌动

——1989级校友马丽

以下文章来源于俪致我语心理空间 ,作者马丽

168061288616960.jpg

俪致我语心理空间.

创办者为主任医师,神经精神双证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 ,主要推送心理学相关文章,心理案例解析,以及青少年厌学,叛逆,亲子关系的处理等相关知识。

当死亡来临时,

 你无法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你获得的任何物质,你只能带走你给予别人的东西。

 那就是真实和善良。

 

168061293023459.jpg

 

走出了电影院,带着刚刚的笑声和泪痕,我站在夏天热辣的阳光下,感到脚下大地的坚实。那一刻,一种强烈的真实的存在感,被深深地唤醒和共鸣。讲真,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带给人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

“我不是药神”被刷屏了。 而在一名心理医生的眼中, 我亦看到了电影中闪耀着存在主义治疗的恢弘光芒。

  

这部小成本的国产电影,演技精湛,情节丰满,赚足了国人的眼球。超强的节奏感,一气呵成,让人在整个观影过程,眼睛都不舍得眨一眨。表演出神入化,彰显实力派演员功底 。

不管是程勇圆滑坚毅的眼神、还是吕受益温厚卑微的笑容、还是黄毛的冷峻外表和火热内心的混杂、还是神父虔诚的极具点燃力的“愿主保佑你”、还是思慧的豪情仗义和钢管舞的柔媚….

不管是:当黄毛说他要回家的时候就感觉回不了家的俗套和深情….还是:面包车和警车飙车貌似70年代港台片的粗糙和天真….. 更是:这个来自现实的真实事件本身折射出法理与人情的困境....以及:死亡这个无论是白血病患者还是普通人都必须面对的哲学命题.....都带给无数观影人无穷无尽的思考。

困境和死亡—在人性深处引发的共鸣,让每一位观影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于是,在117分钟内,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瞥见那些存在主义的光芒,对存在的自我意识开始醍醐灌顶。

死亡是存在主义的四大命题之一。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在生命的表层之下,死亡暗流涌动。

死亡终将会如约而至。对每一个人不管你承不承认,愿不愿意面对,面对死亡时,普通人和白血病人一样无助。

 

168061298587643.jpg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每件事物都在尽力维持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一个核心冲突就是对死亡的必然性,和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说,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却拯救人。对死亡的洞见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调配价值的优先顺序,开始减少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的份量。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认为,世上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模式。一种是忘失的存在状态。一种是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

 

168061302024788.jpg

 当人活在忘失的存在状态时,也就是活在事物的世界里,沉浸于日常琐事。此时的人专注于无所事事的闲聊或忙碌,任由日常世界摆布。在这个模式中,人意识不到,他有力量创造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世界,他们倾向于逃避和麻木,他们通过随波逐流,来回避选择。

 另一种状态,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中,人着眼于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应该的样子。这个模式通常被称为本体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人会保持对生存的注意,不仅注意到生存的脆弱性,也会注意到个体对生命存在所负有的责任。

只有在这种本体模式中,人们才感知到自己的真诚存在,才会触及自我的创建,并掌握改变自己的力量。             

死亡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呢?海德格尔意识到,人不能靠单纯的沉思、全力以赴、咬紧牙关,就能从忘失的存在状态,进入到更具有领悟性、同时也更为焦虑的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要靠某些特定的不可改变、无法挽回的状况、某些特定的“紧急体验”才能使人受到震撼。将人从第一种日常的存在状态猛拉入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

在这些“紧急体验”中,死亡是其极致:死亡是我们有可能以真诚的方式来生活的处境。

 

168061304939331.jpg     

      面对自己重病的父亲,

      面对身边白血病伙伴的死亡,

      面对死亡这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 

      王子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内心被猛烈撞击而蜕变......

      日常模式中,王子神油店老板程勇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局促不安,除了卧病在床的老父,乖巧懂事的儿子,还有锁上商店大门的房东……让这个头发凌乱油腻的中年男人疲于奔命,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我要赚钱,我要生存。

      白血病病人吕受益的到访改变了程勇的命运,铤而走险,让他这个男性保健品老板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告别了贫穷,被病友们冠以“药神”。一场关于死亡和救赎的拉锯战由此展开……

      有了钱的程勇,不想冒险了 :“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责任啊,我也不想坐牢啊!”

      身为小人物,你我大抵如此。

 

168061284055588.jpg

 

直到白血病病人吕受益再次把“死亡”带入了程勇的生命(屡次受益),也带入了电影院中每个普通人的生命中,让人不得不直面它—原来它离我们如此之近,而又被深深地隔离。

对死亡的意识起到一种鞭策的作用,促使人们从一种存在模式转移到另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程勇从“我特么只是个卖神油的!我管得了那么多人嘛!”到,“500块进,500块出。只救命,不赚钱,甚至倒贴亏本”。程勇放弃安逸舒适的小日子,在帮助病友延续生命的同时,获得了全新的生命价值感。

死亡的观念可以拯救人,在本体模式中,而个人通过艰难的思考和行动, 拥有了参与这世界的力量 。

当死亡来临时,你无法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你获得的任何物质 ,你只能带走你给予别人的东西。

那就是真实和善良。

 

作者简介

 

马丽,女,新乡医学院1989级临床医学专业校友,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卫生部认证心理治疗师,神经科精神科双证执业医师。郑州市心理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在省内多家医院及当当、淘宝等销售。

 

168061280449733.jpg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