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实践育新篇:“百年风华,青春筑梦”教育实践团绘就爱国主义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发布人: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暑假期间,我院“百年风华,青春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分领域推进、多场景融合”为思路,立足校园阵地,融入居民社区、走进红色基地,有序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爱国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开启红色基因传承唤醒红色记忆

在红色基因传承领域,团队首站前往新乡市烈士陵园,全体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穆列队、默哀献花;成员代表结合所见所感讲授微党课,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此后,团队深入回龙村,通过参观回龙精神展览馆内的开山工具与修路账本、实地探访挂壁公路遗迹,深刻感悟“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回龙精神,并在回龙精神纪念碑前庄严重温入党誓词,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在校园红色教育中,团队以“摆台互动”形式打造“五四忆先驱”体验活动,通过“人物卡片名言竞答”“红色影视片段台词猜读”“先驱背影识别”等趣味环节,吸引学子主动探寻五四历史;同步组织红色视频观看与典籍研读会,让党史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切实强化青年学子的红色认知。在社区宣讲环节,实践团先后走进张庄村、松江小区、留庄营社区,为张庄村居民带来红色历史宣讲与国防主题演讲,结合珍贵史料与退役军人亲身经历,点燃村民爱国热情;为松江小区儿童生动解读七七事变,通过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与英雄故事,帮助孩子们读懂历史、铭记先烈;为留庄营社区居民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史料解读+故事分享+互动问答”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基层生活。

挖掘文化底蕴厚植家国情怀

在传统文化方面,实践团立足河南殷商文化发源地优势,实践团以殷墟遗址为核心开展传统文化活化活动,推动文化自信与爱国教育深度融合。暑期组织开展殷墟遗址爱国教育研学活动,成员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走进殷墟博物馆与甲骨窖穴遗址。通过近距离观察甲骨文实物、沉浸式体验甲骨文刻写流程与殷商祭祀礼仪,直观感受殷商时期灿烂的文明成果与社会风貌,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千年文明积淀中汲取民族自信与爱国力量。暑期后期,围绕爱国教育主题推进文化成果转化:成员结合殷墟研学收获,撰写实践报告,深化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知;并在殷墟小镇举办文化传承实践研讨会,设计出书签、笔记本、文化衫等系列文创产品,将千年甲骨文文化与红色精神相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成为传递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

以健康服务与产业帮扶践行爱国担当

在健康服务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实践团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从健康普惠与产业赋能两方面入手,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暑期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义诊,为群众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常见病诊断等服务,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发放健康宣传手册800余份,累计服务群众800余人;同时开展急救培训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模拟操作,传授心肺复苏、创伤止血等急救知识;此外,实践团还前往乡村养老院开展“尊老爱老”文艺演出,表演红色歌曲联唱、革命题材小品等节目,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时代记忆,并与当地建立校地长效联动机制,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强化精神引领

在红色精神赋能方面,实践团将红旗渠精神作为红色精神赋能的核心,通过实地研学、宣讲传播与成果总结,推动精神传承与时代价值转化。实践团前往红旗渠纪念馆,与优秀党员、人民子弟兵共同参观红旗渠党员见证墙,了解党员赤诚初心;实地考察红旗渠分水闸,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修渠壮举;在纪念馆内系统学习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观看场景复原,深刻体会红旗渠精神内涵;同时,实践团组织成员重走红旗渠修渠路,体验悬崖凿石、徒手搬运等劳动场景;走访红旗渠沿线群众,采访参与修渠的老建设者,并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红色基因通过“可看、可听、可参与”的形式融入基层,让传统文化以创新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更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参与实践的学子在实地研学中深化了对党史国情的理解,提升了沟通协作与实践创新能力,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承诺。同时,活动搭建起高校与地方联动的桥梁,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乡村文化振兴与基层健康服务提供了青年智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供稿:白净义)

下一条:影像学子逐梦赛场,闪耀运动开幕盛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