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概况
(一)实验室建立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组建于1996年10月,由原来的系统解剖学实验室和局部解剖学实验室合并而成,承担学院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神经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等6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隶属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2年学院党委发文,决定重新成立人体解剖学实验室,隶属于基础医学院(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二)实验场所
——实验室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使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人体馆400平方米,学生实验室10个,700多平方米。2004年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施行了多媒体教学。并在04-05年度科室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面对全体师生开放。所有实验场地安装了通风设备,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整洁。实验室拥有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仓库200多平方米,可同时贮存200余具标本材料、教学模型以及实验试剂等实验用品;人体馆内陈列有解剖学标本,随时向学生开放 。
(三)实验设备条件
——人体解剖学为我院最早的省级优秀课程,一直十分注重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截至2006年底拥有教学仪器设备867台件,价值296余万元。其中拥有电动颅骨钻、骨科综合电动器械、人体骨骼测量仪、脑立体定位仪、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较先进的设备。所有仪器设备帐目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物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统一建帐,一物一卡,帐、卡、物三对照,相符率100%。低值易耗品、易燃品实行实验室主任领导下的专人负责制,领用和消耗随时登记,定期清查。所有仪器、设备如出现故障或损坏,分管人员须即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并到学院设备科维修组维修。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室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2人,实验员1人,高级职称占29%;2005-2006学年实验指导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0人;博士3人,硕士4人,本科学士13人,大学2人,专科2人;新乡医学院毕业 15人,河南医科大学毕业 4人,山西医科大学毕业2人,中山医科大学 毕业1人 。实验指导教师与专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57∶1。
(五)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实践性强,实验教学极为重要,即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实验室教学任务繁重,面向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儿科学、护理学、等10余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开设神经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等6门课程。
二、实验室特色
(一)技术优势明显,人体馆国内一流
——实验指导教师中,有8位教授和4位年富力强的副教授,其中有2位省管优秀专家,2位全国优秀教师,3位省优秀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在历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交流会上,参赛标本全部获奖,在第六届解剖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实验人员所制的标本,被著名脑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主编的《颅底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采用。占地400平方米的人体科学馆装修精美,其内陈列有制作精美的人体胚胎发生、器官系统、局部解剖、断层解剖、管道铸型、生物塑化等标本一千余件,是既是我院突出医学教育特色的“亮点”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同时也为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了翔实而宝贵的资料。
(二)注重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先后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先后较圆满解决了“淋巴系统、心脏、内耳和神经系统”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