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医药研究中心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四大研究中心之一,组建于2016年,其前身为合成生物学医药研究所。合成生物学医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首家聚焦“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平台。目前,本中心主要建设有河南省合成生物学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开展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微生物资源、天然产物及酶学两大方向的研究。实验室占地面积820平方米,拥有肿瘤合成生物治疗研究室、合成微生物制造研究室、合成进化工程设计研究室、基因组设计与操纵研究室、计算生物分析研究室、细胞培养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室、组织切片室、动物培养间、学术活动室等科研场地。现有科研人员19人,教授5人。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河南省重大项目1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近三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近5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科研仪器设备齐全,总价值1200多万元,能够满足目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它是21 世纪生物学领域催动原创突破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代表,利用系统生物学知识,结合工程学原理,设计和改造生物分子、生物部件、生物代谢过程乃至细胞和生物个体,用于工业、医疗、环境、国防等。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开始迅速向应用领域延伸,对医疗健康、药物创制、化学品的绿色生物制造、环境监控、农业、国防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合成生物技术是我国需要尽快突破的前沿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其在生物制药、复杂疾病诊治及人口保健方面具有巨大研发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合成生物学是基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以及材料科学知识进展,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等相关技术,依照工程学原理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元件、生物模块装置、直至细胞和新生物体。其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崭新研究领域,将成为未来生物技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合成生物学研究当前针对的主要领域集中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解决人口健康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研发潜力。
图: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
本中心定位在建立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平台,实施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向社会进行有效转化。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如下:
中心聚焦合成生物学方向以来,科技人员已逐步掌握了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有望在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肿瘤精准治疗及合成微生物制造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实验室共有17名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有多名河南省和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以及高校骨干教师。研究中心至今已培养研究生近50名,同时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开展科学研究外,还承担有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等教学、培训任务。
研究中心通过在分子、细胞及微生物等方面进行合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研究,致力使研究水平与国内一流学术水平对接,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并得到企业应用,建设有河南省合成生物学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在河南省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研发中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
目前实验平台较为完善,科研仪器包括荧光定量PCR仪、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低温台式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生信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可基本满足一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需求,所列仪器设备对全校师生开放,欢迎大家预定使用。   [共享仪器信息]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新乡医学院北区科技楼生科院5楼西侧
联系人:王燕 主任
电话: +86-0373-3831593
办公室: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55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