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的学院,前身为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72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建设,积淀了深厚的发展实力。学院是我校集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重要教研基地,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学院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三育人”先进单位。2019年8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18人,占比42%;博士105人,硕博士比例占84 %;双聘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培养校“太行学者”4人、“太行青年学者”6人;拥有全国、省优秀教师, 省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省优秀专家,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1人。学院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等各个专业基础医学教学任务,现有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多个层次的学生逾3700人。

学院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拥有临床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麻醉学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拥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教学质量工程2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近年来主持多项省级教改课题,荣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编写教材100余部。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有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1个,校高峰学科1个,高原学科3个。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机构1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学院建有公共科研平台6个,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科研经费约15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350余篇,CSCD收录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2项。获批2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助2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2项,省高校创新人才2项。新获批校级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形成了组织再生、肿瘤学、神经发育与再生、免疫学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二、招聘计划
2020年基础医学院博士引进计划一览表
招聘专业名称 |
人数 |
岗位类型 |
联系人、电话、邮箱 |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心血管方向) |
2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 张博 吴文斌 联系电话: 0373—3029116 招聘邮箱: jcbbgs@xxmu.edu.cn |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或医学相关学科 |
2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不限) |
2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1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 |
2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医学寄生虫学 |
2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免疫学(肿瘤免疫) |
1 |
专职科研 |
基础医学--免疫学(代谢免疫) |
1 |
专职科研 |
基础医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 |
2 |
教学科研 |
基础医学--生理学(心血管方向) |
1 |
专职科研 |
2020年基础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团队博士引进计划一览表
特聘教授 |
招聘专业名称 |
人数 |
岗位类型 |
招聘联系人、电话 |
冯志伟 |
基础医学--免疫学 (肿瘤免疫、代谢免疫) |
2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赵铁锁 联系电:15903053602 |
李祥瑞 |
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 |
2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王帅 联系电话:15090360858 |
李宗金 |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干细胞治疗相关专业) |
3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李娜娜 联系电话:13638760609 |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1 |
专职科研 |
生物工程 |
1 |
专职科研 |
田国宝 |
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 |
2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杨帆 联系电话:13781979849 |
王天云 |
生物学、药学、基础医学--基因工程药物方向 |
4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王小引 联系电话:15936570159 |
王现伟 |
基础医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心血管方向) |
1 |
专职科研 |
联系人:李晓 联系电话:15225993637 |
基础医学--生理学 (心血管方向) |
2 |
专职科研 |
理学--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
1 |
专职科研 |

三、博士引进待遇
引进博士(后)待遇以业绩为导向,对于业绩突出或具有医学教育背景者,给予政策倾斜。具体标准详见下表:
人才 分类 |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近五年发表论文情况:均须为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第一名或通讯作者,以论文检索证明材料为准。) |
工资待遇 (聘期3年) |
安家费 (万元) |
科研启动金 (万元) |
A类 |
1.单篇SCI论文IF≥15。 2. SCI论文IF≥10两篇及以上。 3.在一区(中科院分区)发表SCI论文2篇及以上。 |
三级教授 |
80 |
理工300 |
B类 |
1.单篇SCI论文IF≥8。 2.SCI论文IF≥5两篇。 3.累计发表SCI论文IF≥15。 4.二区(中科院分区)发表SCI论文3篇。 5.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应独立在我校认定的本学科一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摘》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
四级教授 |
65 |
理工100 人文30 |
C类 |
1.单篇SCI论文IF≥5。 2.SCI论文IF≥3两篇。 3.累计发表SCI论文IF≥12。 4.二区(中科院分区)发表SCI论文2篇。 5.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应独立在我校认定的本学科一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摘》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
五级 副教授 |
55 |
理工50 人文20 |
D类 |
国内外其他毕业博士研究生或合格出站的博士后。 |
七级 副教授 |
45 |
理工30 人文15 |
新进博士(博士后)还享受以下待遇:
(一)校内享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全额工资待遇,岗位聘期均为3年。
(二)对于第C类、D类博士(博士后),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者,聘期内,校内享受七级或五级副教授待遇;具有副高级职称者,聘期内,校内享受四级教授待遇。
(三)实行学位津贴,标准为1000元/月。
(四)提供2年周转房或2年租房补贴(1000元/月)。
(五)配备工作用笔记本电脑1部。
(六)符合条件的,可为配偶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子女就近入托、入学问题。
(七)以上所涉及待遇均为税前所得。

四、应聘方式
有意来我院应聘者,请与招聘工作人员联系,也可以将自荐材料通过E-mail发送到:jcbbgs@xxmu.edu.cn(邮件标题请以“学校+专业+姓名”命名)。自荐材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工作简历、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任职证书扫描件、主要业绩、研究方向和研究设想等。
欢迎各位博士来院应聘,并期待大家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