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申请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的通知

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

根据《新乡医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校字〔2022〕66号)和《新乡医学院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办法(修订)》(校字〔202511号)文件有关精神,现将学生申请修读辅修学士学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收专业

我校为2024级开设的辅修专业有: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和英语。对开设专业有任何疑问的,请咨询辅修开课单位。

序号

专业名称

开课学院

授予学位

1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健康管理学院

管理学

2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院

理学

3

英语

外语学院

文学


二、申请对象与条件

(一)申请对象:全日制普通本科2024级学生

(二)申请条件:

1、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学有余力;

2、入校以来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达2.5以上,学生成绩和绩点可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查看;

3、无必修课不及格记录;

4、无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记录

三、各学院接收人数和报名

各学院根据教学资源接收辅修学士学位报名人数:外语学院原则上接收双学位学生不超过80人;心理学院原则上接收双学位学生不超过60人;卫生健康管理学院对报名辅修学士学位学生人数不限制。

(一)报名:拟申请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的学生请在91日至9312点期间(逾期不再补报)登录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完成网上报名(具体操作参见附件1)。

(二)试听:各专业教学前两周试听。教务部将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名单发放至各学院,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于94-5日期间在教务官网上公示辅修拟录取学生名单

四、辅修课程免修申请

辅修课程免修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集中办理一次,其他时间不再办理。

申请课程免修的条件:主修专业培养方案与辅修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中有相同课程,且主修专业课程(须为必修课)的学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当或高于辅修学士学位的相应课程要求,学生可以申请辅修课程免修,并将该课程成绩作为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相应课程成绩;免修课程不能超过6学分,且辅修学士学位要求的教育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不能申请免修。

辅修已录取的学生请认真查看主修专业(请咨询专业学院)和辅修学士学位(请咨询开课学院)的全部必修课培养方案,如有符合申请免修的课程,填写《河南医药大学辅修学士学位课程免修申请表》(附件2,一式3份,加盖教务部公章后由学生本人、辅修开课单位、教务部各留存1份),于9月17日前提交到辅修开课单位。辅修开课单位负责人审核后将《河南医药大学学生申请辅修学士学位课程免修汇总表》(附件3)及学生提交的3份《河南医药大学辅修学士学位课程免修申请表》统一于9月19日17:00前报送教务部学籍学位管理科,逾期不再办理。

五、学费

凡经录取的学生第三学期第三周到申读专业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并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学费按学分收取,英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每学分90元,应用心理学专业每学分100元。

2024级辅修已录取的学生请于2025年9月2215:00 - 92512:00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在新乡医学院校园统一支付平台缴费,逾期不缴学费将影响正常上课、毕业审核。注:缴费系统登录用户名是学号,密码是身份证后6位(末尾字母大写)

六、学位授予

1、学生修读辅修学士学位,应在主修专业规定的标准学制内完成;

2、辅修学士学位课程总学分为44-60学分;

3、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获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修读完辅修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达到辅修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方可颁发辅修学士学位的学位证书。

七、教学组织

1、辅修学士学位录取人数应达30人以上,单独编班组织教学,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日。

2、拟报名辅修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和学习时间认真思考,慎重选择。原则上报名结束且公示后不再安排退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退选,请填写《河南医药大学辅修学士学位退申请表》(附件4,请于9月8日至17向主修学院(部)说明情况、向辅修学院提出申请,两个单位同意且领导签字加盖公章,由辅修开课学院负责统一收齐后在9月1812:00前报送教务学籍学位管理科(勤政楼103房间)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办理辅修退选手续,其他时间不再办理退班。

八、其它

1、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报1个辅修学士学位,并且应选择与本人主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专业(辅修专业不能授予与主修专业相同的学位类别各专业所属一级学科门类及我校授予学士学位类别详见《河南医药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附件5)。

2.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的学费不能申请贷款,请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慎重考虑

3.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学位〔2019〕20号)要求,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士学位证书。

 附件.docx

                                                                       

                                                                 教务部

                                                               20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