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农工党的历史道路和优良传统
第1个问题为什么要创立农工党?农工党是怎么创立的?
农工党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等革命先辈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革命的道路而建立的。
问题2农工党是怎样从一个以农工平民革命为纲领的革命政党演变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党派的?
农工党党名的确定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时期(1930年-1935年)
1931年邓演达遇难;1933年参与发动“福建事变”。
2.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时期(1935年-1947年)
1935年11月,在香港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
1938年8月,在汉口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
1941年3月,发起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3.中国农工民主党时期(1947年以来)
一次“改造党、健全党、扩大党”的会议。
1.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在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农工党老一辈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2.为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路线,农工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先后开展了两次“整党”;
3.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第3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怎样从一个成员构成比较复杂的民主党派,发展为以医药卫生界人士为主体的民主党派?
1.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主党派相继开始整党;
2.中共中央支持各民主党派重新发展成员;
3.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协商,确定了各自的重点分工
民革是原国民党党员及与国民党有一定历史联系的人士;
民盟是文教界的知识分子;
民建是工商业资本家和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
民进是中小学教师和文化出版界人士;
农工党是医务工作者;
致公党是归国华侨和与华侨有联系的人士;
九三学社是科技界的高级知识分子;
台盟是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籍同胞。
第4个问题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农工党的工作职能逐步从咨询服务拓展到参政议政,并且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农工党中央目前主要工作
参政议政工作;
社会服务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
组织工作;
党内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