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起因:1919年1月起,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但遭到拒绝,而且会议竟然规定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的各阶层。(五四运动的发生,正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总爆发。)
总结: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是由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而五四运动之后,虽然革命的任务仍然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革命的对象也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既然如此,五四运动之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轴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合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1919年10月:孙中山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8月:上海陈独秀为书记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1920年11月:孙中山广东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1月:上海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运动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
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3月、5月: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1926年7月:叶挺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的直接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内容:
1、彻底清算陈独秀大革命后期右倾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3、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人物:周恩来书记、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
1928年2月:武汉、南京政府合并为南京国民政府
同年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侵占中国东北,后续制造“华北事变”。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历史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中共号召并领导的抗日游行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讲话
国共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7年8月22日:陕北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提出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1937年9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3月: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1938年5月-6月:毛泽东《论持久战》
主要内容: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百团大战
意义: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开始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地点: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