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组织建设 >> 正文

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申报书

2022年03月25日 09:38  点击:[]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申 报 书

申报高校:

新乡医学院

工作室名称:

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党委生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负责人:

侯软玲

联系电话:

13663730581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10月

一、工作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

姓 名

侯软玲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7年10月

民 族

职称/职务

副教授/党支部书记

入党时间/党龄

2000年5月

/ 20年

所在支部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

任支部书记时间

2019年11月

手机 号

13663730581

电子邮箱

wanhrl@sina.com


通信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本人履历

(工作和党内任职经历)

2001/07-至今,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教师

2005/09-2008/07,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硕士

2004/06-2005/07,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党支部书记

2005/09-2008/07,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05级2班党支书

2019/11-至今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书记

获得的主要奖励

(党建和学术方面)

2018年,新乡医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原党支部书记李超堃

2018年,新乡医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原党支部书记李超堃

2020年 新乡医学院样板党支部

2019年,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基础研究学组委员

2019年,河南省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医学生理学》负责人

2018年,河南省生理科学会人体生理学会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8年,新乡医学院微课程建设-人体生理学 负责人

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第四名

二、工作基础

(一)组织领导

1.学校党委工作情况

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校党委印发《中共新乡医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制订近三年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培养培育、示范带动方案。在选优配强党支部带头人基础上,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双带头人”比例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10月,全校64个专任教师党支部全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

2018年以来,学校党委在支部申报、基层推荐、组织考察的基础上,遴选出三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开展工作室标准化建设。经过前期的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标准化工作室已初见成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党建与教学研究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不断促进教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同促进,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

2.院(系)党组织工作情况

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党委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院发展实际,采取各项措施不断推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学院党委先后被授予新乡医学院“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是抓组织领导。党委书记切实负起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学院工作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基层党支部日常党建工作细则》,明确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各项组织建设要求,让基层党支部抓党建有明确的任务与方法。坚持施行联系教师党支部制度,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每个月至少一次到所联系党支部检查指导工作。

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学院党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通过集中学习、专家授课、书记领学、主题演讲比赛、搭建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与把握,切实提升广大师生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觉悟。三年来,各党支部累计召开党员大会240余次、支委会420余次,组织院、支部各级党课214次。

三是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学院18个教师党支部书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实现“双带头人”百分百覆盖。此外,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培养工作,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提高党支部书记谋划和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能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四是激发支部工作活力。学院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创新型--四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四型”党支部的创建,使各党支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排序、交流、评比”等形式中整体推进、普遍加强、全面提高。三年来,6个党支部先后获得省、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支部工作

1.党支部基本情况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共有党员17人,男党员4人,女党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党员9人,具有硕士学位党员6人。年龄分布在35-50周岁之间。2018年,经过学校党委遴选,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被选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单位。2019年11月,学校中层干部调整,李超堃书记提任教务处副处长,经党支部届内增补,侯软玲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由党支部书记侯软玲、组织委员王国红、宣传委员李新娟和民宗委员盛海燕4人组成。党支部有独立的党员活动室,配有电脑、文件柜、空调、茶桌和大会议桌等基本的办公设备。

2.工作开展情况

2.1践行“四型党支部”建设,发挥政治引领

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支部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校党委和院党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建样板党支部的新要求,开展组织建设工作,把工作重点统一到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上来,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

2.2加强教育学习,践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党支部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切实开展党员教育和组织活动,支委会制定年度学习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严抓纪律教育,弘扬师德师风教育。支部书记作为实施负责人,每周、每月、每季度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院领导亲自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党支部不断创新和践行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和基础医学院“微党校”为载体,拓宽党员学习渠道,切实提高了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学习、服务、创新能力,尤其在疫情期间,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冲到学校抗疫一线。

2.3践行理想信念教育,团结群众凝聚师生

党支部开展党员与教师的帮扶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院党委的组织下,开展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队学习,引导和激励学生进教研室、进课题组、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教师们的服务能力,在学院党委主持的学业导师和“天翼”计划中,教师党员起到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教育党员和团结群众,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

2.4务实推进教研中心工作,提升学科内涵建设

党支部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攻坚克难,执行各项任务,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坚持“以教为先,教研并重”的培育理念,建立带教导师制,促进新老教师的交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主力军,加强对新教师教学科研方面的监督指导,让其自然融入原有的教学科研团队。科研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学科高质量工程建设,在新的“十四五”规划中要重点加强学科建设的发展。管理中,以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党员在教学科研和各项活动中,都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各项事务向前发展。

2.5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贡献

党支部注重人才培养,共培养研究生1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留学生1人,鼓励年轻教师出去外面读博学习,为学科发展储备力量。加强专利和成果的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贡献。

(三)工作室负责人

工作室负责人,侯软玲,女,汉族,硕士,副教授,就职于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2019年11月任党支部书记。

1.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贯彻执行校党委和院党委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贯彻“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发挥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和团结群众的核心。

2.履行党建带头人的职责,做到行动自觉、勇于担当、落实有力。充分激发党员创造力,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校党委和院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重点统一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作为支部党建第一责任人,积极发展党员,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切实开展组织建设。

3.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深化教育教法改革。抓高质量课程建设,开设新课,丰富教学层次,形成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特色,深挖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这次基础医学院课程思政案例收集中,书记和支委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执行校党委和院党委的工作部署,组织申报获批《神经生物学》省级双语示范课,《人体生理学》省级质量工程。作为课程负责人组建《人体生理学》微课程建设团队和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微课程获我校首批微课程立项建设,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获“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生理学作为我校首批“高原学科”,进行重点建设,2019年《医学生理学》评为河南省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4.抓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学科研究水平。组织申报并获批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创新团队。组织申报并获批河南省科技厅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中英脑功能损伤国际联合实验室。科研上,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创新,注重积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获基金委结项,主持省级和厅级基金项目5项,发表SCI期刊论文14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4篇,作为多种SCI期刊特约审稿人。作为河南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和人体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

(四)已取得的成果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2015年,获新乡医学院“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2015年获新乡医学院“先进女工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原党支部书记李超堃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获新乡医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在新乡医学院样板党支部考核中,为“优秀”。

党支部秉承“以教为先,教研并重,双轨并行”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高水平学科。近年来,逐步建成《人体生理学》省级质量工程课程、《神经生物学》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年度考评,被新乡医学院授予“教学组织先进教研室”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奖”。2017年被新乡医学院授予“微课程建设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微课程结项验收得到专家组的好评。建成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获新乡医学院“优秀教学基层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教学团队获“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重点建设。生理学学科成为我校首批高原学科,进行重点建设。2019年《医学生理学》评为河南省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科研上,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调动学科资源,打造项目申请直通车。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厅级科研项目达到31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0余篇,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2项,学科可配研究经费总额到达1500余万元。平台建设上,获批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获批河南省高校脑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获批河南省科技厅中英脑功能损伤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发展驶入又快又好发展的建设快车道,河南省无创神经调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新乡市无创性脑刺激与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建设计划

1.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基层党建和教科工作的双提升,探索党建和教学研究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科学发展之路,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各项工作执行的坚强战斗堡垒。探索和拓展基层党建的创新之路,为党建创新奠定理论基础,为党建理论突破夯实基础。

2.建设目标

通过党支部工作室建设的实施,争取在3年内,到2023年底前,打造有战斗力、有保障力、有执行力的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为国家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2.1以落实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全体党员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团结群众,统一思想,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

2.2以提升教育科研中心工作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为导向,发挥党组织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凝心聚力,全面激活教职工谋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和转化,促进学科的健康高速发展。

2.3全面推进支部建设,夯固组织战斗堡垒。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全体党员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团结群众,统一思想,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

2.4以支部为依托,以党建促发展,教学科研齐头进。以提升教育科研中心工作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为导向,发挥党组织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凝心聚力,全面激活教职工谋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和转化,促进学科的健康高速发展。

3.年度工作目标

2021/01-2021/12创新政治理论学习平台建设,打造支部学习的自媒体平台建设,创建党建+中心工作模式,推动组织建设的理论探索,实现党建和中心工作相融合。

2022/01-2022/12深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推进和应用探索,推动钉钉、学习通、微信等自媒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2023/01-2023/12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成果转化,促进国家级项目的落地,推动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兴教的探索。

4.实施方案及举措

2021/01-2021/12创建党建责任制,培训人员,建成理论宣讲团,建设1门微党课。组织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学习活动。申报获批省级课题1-2项,整合学院资源,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培育研究生1-2名。

2022/01-2022/12组织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学习活动,探索党建经验,发表党建理论或党建探索论文1-2篇。力争获批课程思政教学项目1项。开设《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服务我校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电生理学教学,打造电生理研究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夯实生理学教学团队人才建设。申报获批教改课题1-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培育研究生1-2名。

2023/01-2023/12全面总结党建经验,发表党建理论论文1-2篇。建成党课微课程1门,申报省级微党课建设。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申报获批省级项目2-3项,申报建设省重点实验室1个。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4篇,培育研究生1-2名,丰富科研团队梯队,壮大科研团队力量。

5.经费预算(每年)

1.1图书及视频资料费 0.7万

1.2论文及版权等传播费 1.4万

1.3交通及燃料费 1.3万

1.4办公及材料费 1.0万

1.5业务及服务费 0.6万

共计 5.0万

四、预期成果

2021/01-2021/12 建设1门微党课,获批省级课题1-2项,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培育研究生1-2名,利用自媒体树立典型,宣传本学系优秀教师。

2022/01-2022/12发表党建理论或党建探索论文1-2篇。力争获批金课课程1项,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申报获批教改课题1-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培育研究生1-2名。

2023/01-2023/12全面总结党建经验,发表党建理论论文1-2篇。建成党课微课程1门,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申报获批省级项目1-2项,申报建设省重点实验室1个。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4篇,培育研究生1-2名。

五、保障措施

《新乡医学院党支部工作细则》要求各党支部要对本单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更好实施“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将进一步明确“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参与所在单位重要事项讨论决策的举措。各院(部)结合绩效考评正在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书记享受工作量核算、津贴补贴待遇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经济待遇的落实。全校党支部书记每年定期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已经形成了保障“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每年参加学校各级党务培训和人才培训的机制。《新乡医学院2018年党建工作台账》已经明确了强化党建工作保障的任务,《新乡医学院2019年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换届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教工党支部书记连续任职3年以上的现职人员可作为中层副职人选,为推动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与引导,鼓励“双带头人”工作室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及时将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在校内外开展示范推广和运用。院(部)党委积极协调,为“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场地支持;加强调查研究,指导“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学校党委意见

(应明确说明是否同意申报。)

负责人(签章):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七、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意见

(应明确说明是否同意申报。)

负责人(签章):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有关支撑材料另附。

上一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2022年度总结及述职报告 下一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2020年度述职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