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十二)

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

第四临床学院

“健康乡村,医路同行”

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倾斜的方针,切实将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送到人民群众身边,2025年7月15日,河南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健康乡村,医路同行”实践团深入郑州市中牟县九堡村公园广场,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团队成员提前搭建简易诊疗台,为村民提供全面的基础健康检查。广场另一侧,急救知识培训同步开展,以模拟假人为教具,规范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标准,明确按压深度、频率与吹气节奏等关键要素,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环节,队员手把手指导村民实操。针对乡村儿童,团队设文化陪伴环节,教孩子们书写“健康”等汉字,通过彩泥制作医学模型普及知识。活动间隙,成员还前往黄河大坝参观学习,体会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

本次活动通过专业诊疗筑牢健康防线、科普培训强化应急能力、文化互动传递人文关怀,既以专业实力服务乡村群众,又以赤诚之心密切校地联系。未来,河南医药大学将持续深化乡村医疗帮扶,组织青学子深入基层,为健康乡村建设贡献持久力量。



通讯员:王悦然 顾鹏博


第四临床学院

“医心守卫,星火传递”

基层服务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医学生实践服务,第四临床学院“医心守卫,星火传递”实践团开展“医心首位燃星火,健康服务暖基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5月30日起,实践团以“科普点亮健康路,行动护航校园行”为主题开展校园摆台活动,让百余名学生建立起“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的主动意识。6月30日至7月3日,团队深入新厂村、留庄营村、张庄村等村庄开展义诊。团队走进新乡县第一中学、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及多个乡村社区,系统讲解并演示七步洗手法、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队员现场指导确保掌握急救要领与疾病防护要点。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为期半月的实践中,成员亲历手术、查房、门诊,感受医护工作的严谨与生命的坚韧。

“医心守卫,星火传递”实践团将带着基层的需求,继续打磨科普形式,让专业知识更接地气;成员们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目标迈进。

通讯员:李明辉 李云喆

第四临床学院

“遗泽杏林•大爱永续”

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

为提升基层群众对遗体捐献的认知、助力医学教育与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第四临床学院“遗泽杏林·大爱永续”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于6月30日走进新乡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服务传递生命大爱。

活动前夕,宣讲团与新乡市红十字协会遗体捐献流动站等多单位深入对接。6月30日,宣讲团在新乡市人民公园设服务点,各组配合协调,服务市民。7月1日,宣讲团成员走进新乡市张庄村,参与由河南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联合新乡市红旗区团委开展的“医心筑梦乡村,青春护航健康”主题实践活动。宣讲团向村民普及遗体捐献的政策法规与重要价值,消除大家对遗体捐献的认知误区。此外,活动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村民提供了细致的义诊服务,通过游戏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播下了健康生活的种子。7月5日,宣讲团走进康琳养老院,陪老人唠家常、测血压,用通俗话语结合身边故事说明捐献对医学发展的意义。一位老人感慨:“人走了还能帮到别人,这日子没白过。”

此次三下乡系列活动不仅创新了高校资源服务基层健康事业的有效路径,更为推进遗体捐献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布。未来,团队计划将活动范围扩展至更多地区,以更年轻化的方式传播大爱精神。

通讯员:庞朝元 刘奕辰

第四临床学院

“渠魂筑梦,殷韵流长”

中华文化传承团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25年6月21日至7月16日,第四临床学院“渠魂筑梦,殷韵流长”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河南安阳开展活动。

活动伊始,传承团通过主题展板、宣传手册及现场互动,展现甲骨文故乡、殷墟遗址所在地和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的魅力。6月28日上午,传承团抵达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多种展示形式了解文字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应用及文化内涵,深刻体会中华文字的生命力与底蕴。随后,实践团深入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近距离观察宫殿基址、祭祀坑等遗迹,对商朝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实践团第三站来到殷墟博物馆,队员们看到了商朝社会的生活、艺术、手工业等风貌。接着,团队转赴林州,徒步三小时至红旗渠青年洞,行走在依悬崖开凿的渠岸,仰望“人工天河”。7月1日建党节,传承团与其他党员团队及现役军人一同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深入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此次活动队员们实地体察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从红旗渠及建设者身上汲取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力量,有效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有力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进步。

通讯员:路凯歌 丁文雅

峻极书院

“纸上生辉 剪映共城”

中华文化传承团

为响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2025年6月29日至6月30日,河南医药大学峻极书院“纸上生辉 剪映共城”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河南省新乡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9日上午,团队赴辉县市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赵思栋老师,通过实地采访与抖音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让辉县剪纸这一古老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29日下午,团队来到赵运华洞藏柿子醋生产基地,向赵师傅展示剪纸与醋文化的融合创意,希望在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又能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6月30日团队总结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宣传页,开展“公园宣传+社区体验”。下午16时,团队前往红旗区紫郡小区开展亲子剪纸课。在团队成员耐心指导下,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很快变成了生动图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守护历史,更是用创新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守护中华传统美学基因。

通讯员:李冰 王俪璇


卫生健康管理学院

“童心关怀,爱心助学”

基层实践服务团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号召,卫生健康管理学院“童心关怀,爱心助学”基层实践服务团7月1日至8月2日开展了一场以课业辅导、心灵陪伴、兴趣拓展、安全守护为核心的爱心助学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我们制定了“学业提升”与“心灵关怀”双线并行的服务计划。通过一对一的陪伴式学习,制定专属提升方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小课堂,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表达感受;通过多彩的文体活动,点亮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次实践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关怀的温度,赢得了高度认可,也让青年学子得到了灵魂洗礼与能力提升。

童心需要呵护,爱心贵在延续。暑期实践虽已落幕,但我们对乡村儿童的关注与责任不会止步。我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热情服务基层所需。这束为童心点亮的微光,终将汇聚成照亮乡村未来的璀璨星河。

通讯员:吴一涵 周伊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