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简介
生物系统直接接触并相互作用,以诊断、治疗或替换生物机体中被疾病或外伤损坏的组织和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成为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涉及到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临床应用等领域。生物医学材料不同于药物,治疗目的不需通过体内的化学反应或新陈代谢来实现。但是生物医学材料可以结合药理作用,甚至起着药理活性物质的作用。生物医学材料的功能常通过加工成器件或制品来实现,其成功使用不仅同材料的组织、结构的选择和设计有关,也同制品的形态等工程设计及制造过程有关。生物医学材料的性质必须满足十分严格的要求,除具有行使指定功能所必须的物理、化学性质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要求,即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用以评价、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病变或损伤的组织和器官以及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课程拟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组织工程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整形美容外科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方法及相关标准等方面的基本介绍,使学生对生物医学材料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和了解。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适用于二年级以上学生选修。总学时数为16学时,1.0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生物材料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研究本门学科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的一般性能要求、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掌握典型材料的结构、制作方法,了解其历史、研究现状和最新的发展方向。
(二)基本技能
掌握生物材料有关知识,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生物材料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本门学科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三)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时分配
单元 |
名称 |
理论学时 |
1 |
生物医学材料总论 |
2 |
2 |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 |
2 |
3 |
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 |
2 |
4 |
可控制释放载体材料与系统 |
2 |
5 |
生物可降解材料 |
2 |
6 |
组织工程支架和可降解材料 |
2 |
7 |
医用诊断、治疗和心血管材料 |
2 |
8 |
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方法及相关标准 |
2 |
合计 |
16 |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生物医学材料总论
目标
1.掌握:生物材料定义、特性与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2.熟悉: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内容
3.了解:生物材料发展
内容
1.重点阐述:生物材料定义、特性与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2.详细了解: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内容与生物材料定义、特性及分类
3.一般介绍:生物材料的发展方向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
目标
1.掌握:纳米生物材料概念、特性与结构
2.熟悉: 纳米生物材料的种类
3.了解 :纳米生物材料制备与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纳米生物材料概念及一些纳米材料的特性与结构
2.详细了解:常用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与结构
3.一般介绍:纳米生物材料制备与应用
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
目标
1.掌握: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概念、特性与结构
2.熟悉: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种类
3.了解: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概念
2.详细了解: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的特性
3.一般介绍:生物惰性与活性材料的应用
可控制释放载体材料与系统
目标
1.掌握:控释材料的基本要求及释放装置类型
2.熟悉:常用的控释材料
3.了解:各类控释体系
内容
1.重点阐述:控释材料概念与基本特性
2.详细了解:常用的控释材料
3.一般介绍:各类控释体系的应用
生物可降解材料
目标
1.掌握:材料降解和吸收机理及其调控
2.熟悉:常用的生物可降解与吸收材料
3.了解:可降解和吸收生物医学材料概况及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材料降解和吸收机理及其调控
2.详细了解:常用的生物可降解与吸收材料
3.一般介绍:可降解和吸收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
组织工程支架和载体材料
目标
1.掌握:组织工程原理
2.熟悉:组织工程应用的材料性能
3.了解:组织工程的发展
内容
1.重点阐述:组织工程原理
2.详细了解:各类组织工程应用材料
3.一般介绍:组织工程的应用及发展
医用诊断、治疗和心血管材料
目标
1.掌握:医用诊断、治疗和心血管材料的基本概念
2.熟悉:介入和支架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应用
3.了解:介入和支架材料的发展
内容
1.重点阐述:医用诊断、治疗和心血管材料的基本概念
2.详细了解:介入和支架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应用
3.一般介绍:医用诊断、治疗和心血管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发展
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方法及相关标准
目标
1.掌握: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标准及方法
2.熟悉: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
3.了解: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内容
1.重点阐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标准及方法
2.详细了解: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标准及方法
3.一般介绍: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评价体系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五、措施和评价
(一)措施
1.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课堂专题讨论。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自学。学生必须认真地、系统地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二)评价
1.授课质量评价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由督导组、同行、学生和教研室予以评定。
2.学生成绩评价依据教学大纲和理论课考试权值分配进行期末理论考试。本课程考试用百分制计算,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根据做作业、上课提问、课堂讨论等情况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确定。
3.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报告
【注】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世普 等《生物医学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张胜民 等.《生物材料学讲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李玉宝 《生物医学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崔福斋, 冯庆玲. 生物材料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Ratner, B. D. et al., eds. Biomaterials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in Medicine. 2nd ed. San Diego CA: Elsevier, 2004
编写 李振新、任琼琼
审校 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