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及专业建设
学校首页
院系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学科及专业建设
建设方案
学科及专业介绍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特色栏目
文件下载
 
当前位置: 院系首页    学科及专业建设    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新乡医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办法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根据《新乡医学院关于学习贯彻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校党办〔2016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改革原则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目标侧重于三个方向的转变: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性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

二、改革目标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由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革的目标是,经过3-5年的改革和建设,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课程不少于我校开设课程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学业成绩的比例为50%-60%稳步推进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三、改革措施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本着充分论证、选择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开展,不能一哄而上和追求形式。各院(系、部)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推行多类别、多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项目实训、作业、课堂实训、作品、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职业素养、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参考模式如下:

(一)理论课程

采用平时测试+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

1)平时测试(50%):由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业余展示、职业素养等成绩构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的考核。

2)期末考核(50%):期末考核成绩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注重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二)实验课程

采用平时测试+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1)平时测试(50%-60%):由上课出勤、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成绩构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的考核。

2)期末考核(40%-50%):期末考核成绩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由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注重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理论和实验课程

采用平时测试+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理论成绩占70%、实验考核成绩占30%

1)理论成绩:平时测试占30%,期末考核占40%

2)实验成绩:平时测试占15%,期末考核占15%

平时测试和期末考核标准参照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标准执行。

(四)网络课程(幕课、微课等)

网络课程主要有三种考核模式,各院(系、部)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式:

1. 线上网络课程

采用课程视频学习+章节测试+访问次数+考试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课程视频学习占40%,章节测试占20%,访问次数占10%,考试占30%

1)课程视频学习(40%):按照学生已完成的单个视频任务点的平均分值计分。

2)章节测试(20%):按照学生已完成的章节测试任务点的平均分计分。

3)访问次数(10%):学生访问学习页面达到100次为满分,80-99次计90分,60-79次计80分,以此类推。

4)考试(30%):按照已完成的考试的平均分计分。

2. 线上网络课程辅助传统课堂教学课程

采用课程视频学习+平时测试+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课程视频学习占20%,平时测试占30%,期末考核占50%

已经开始建设但尚未通过学校专家组验收的微课程,可以采用此种考核模式。

1)课程视频学习(20%):按照学生已完成的单个视频任务点的平均分值计分。

2)平时测试(30%):由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等成绩构成。

3)期末考核(50%);期末考核成绩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由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

3. 线上网络课程+线下翻转课堂课程

采用课程视频学习+平时测试+翻转课堂+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课程视频学习占30%,平时测试占15%,翻转课堂占25%,期末考核占30%

凡经学校专家组验收合格的微课程,必须采用此种考核模式。

1)按照学生已完成的单个视频任务点的平均分值计分。

2)平时测试(15%):由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等成绩构成。

3)翻转课堂(25%):由课堂对话、辅导、交流、讨论、演讲等成绩构成。

4)期末考核(30%);期末考核成绩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由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

(五)见习、实习课程

1. 见习课程

采用平时测试+见习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占60%、见习出科考核成绩占40%

1)平时测试(60%):由出勤、作业、见习记录等成绩构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的考核。

2)见习考核(40%):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由见习考核、见习报告、见习单位总体评价等成绩构成。

2. 实习课程

采用平时测试+出科考核的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测试成绩占50%、系统出科考核成绩占50%

1)平时测试(50%):由出勤、作业、教师评价、实习周考核等成绩构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

2)出科考核(50%):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参加系统出科考核,考察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实践能力的掌握。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笔试、口试、面试、网络考试、答辩、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项目设计、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不同形式,各院(系、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考核方式或采用上述方式的组合,但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对象要实行统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五、组织实施

为保证课程考核方式的严肃性、科学性,凡课程考核方式与以往不同的,各院(系、部)均应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进行申报。

(一)各院(系、部)要立足课程性质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向学校提出考核方式申请和实施方案,其中方案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改革思路、具体措施及评分标准等。实施方案与教学任务同时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二)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考试与评价系统,积极参与学校题库建设,努力构建以大型题库为基础,融合练习、测试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于一体的网络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已建立题库的课程在期末考试时如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必须使用题库组卷。

(三)学校在每学期开课前审核各单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审核通过的试点方案于授课前及时向学生公布。

六、监督与管理

教务处和院(系、部)对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每学期抽查一定比例的课程原始材料,包括作业、小测验、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等原始成绩。课程负责人对本课程负责,如出现课程考核方面的重大问题,停止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并依据我校相关文件进行严肃处理。

七、激励措施

(一)学校将每年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行评奖,优秀成果视为校教改成果,直接参与校教学成果评奖,特别优秀者推荐参加河南省教改项目立项和评奖。

(二)被学校确定为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在计算工作量时,参照《新乡医学院业绩奖励性绩效分配暂行办法》执行。

(三)对于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教务处、各院(系、部)进行实时跟踪管理、评价与总结,对于效果优秀者予以推广应用,并根据《新乡医学院教学奖励办法》(校教〔201420号)文件精神,在教学组织奖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临床学院要对本学院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在评先评优及讲课酬金发放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八、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新乡医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申报表


附件

新乡医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申报表

20     2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

名称


开课

年级


开课

专业


任课

教师


职称


学历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所在院系


教研室


本课程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路: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模式和课程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院(系、部)意见:

负责人(签字):

教务处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注:此表一式三份,教研室、院(系、部)、教务处各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