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育之魂,助力民族复兴
李新娟
一名好的教师需要具有立德修身、潜心育人、严谨治学的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教师的灵魂之钙。
习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责任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确保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先进性,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当中。
树人先塑己,育人先育己。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政治会议上提出了”高校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名为教师,但实则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育人就是育德。树人先塑己,育人先育己。一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们往往把老师当作学习的对象,因为教师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治学态度对学生们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这种职业的特殊性更要求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学生。新闻上报导的个别教师触犯职业底线的案例,追其缘由就是师德信仰的缺失,导致自我约束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全社会上教师的声誉都产生的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反面的案例的出现,就是在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规范。
不断钻研,终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极快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传道者,扎实而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是前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知识的高度、深度、广度,以科学的精神来教育学生。这其中就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我想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相长这四个字都会有比较真切的感受,有时和学生的交流会吸收新知识、碰撞新思维,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人惊喜。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是带有教育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的,这正是我终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注重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有的时候更加戏剧化的场景是学生在下边睡,或者教室里座位空空荡荡,存在逃课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反问自己几个问题:教案是用心更改过的么?课堂上存在足够的课堂互动么?我的讲解足够精彩么?同学们感受得到我的热情么?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每一个肯定的答案都源于我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在我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是传播智慧、传承文化、播撒理想的崇高事业,这份职业寄予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乐于积累教学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朋友,有温度的教师。
良师益友,平等交流,是我最喜欢的和我的学生相处的方式。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倾听了很多学生的困惑和烦恼,主动的去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我也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解决情感上的、学业上的、生活上的困难,小心的维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一有时间,我也会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更好的和这些遇到困难的学生们交流沟通,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我们的互相交流沟通中,我收获的要远远多于我所付出的,这种收获是一种自我的认同,一种帮助他人时自我精神上的满足,我对这些学生是充满感谢的,是他们让我慢慢成为一名过更好的教师。正如这句名言:“教育是心与心的交往,灵魂与灵魂的唤醒。”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以饱满的热情和十分的情怀,做好道德模范表率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