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第一期博学大讲堂讲座举办
时间:2015-10-16来源:研究生处
作者:编辑:审核:点击数:
本网讯(文/黄筱彤孙国鹏)10月15日晚,由研究生处主办的2015-2016年第一期博学大讲堂在第二报告厅举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卫东教授受邀作为本场讲座主讲人,讲述“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研究生”。研究生处相关负责人与现场200余名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吴卫东从自身求学经历、科研课题的选择、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英文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讲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讲座中,吴卫东谈及自己刚上大学时对卫生系的最初理解,一句“大街上开着车扫地的”,诙谐幽默的开场白赚足了眼球,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他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起,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本科生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到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再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教堂山分校医学院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Assistant Professor,以自己求学之路的艰辛,鼓励在座学生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扎实奋斗以实现人生理想。谈及自己考研成功的秘诀,他提出两点:坚持学习英语、学科均衡发展。借此,他讲述自己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小妙招,坚持每天用30分钟时间去BBC、CNN等国外新闻网站读新闻。提到自己发表的近40篇SCI论文,吴卫东和在场同学分享自己的方法——“初期模仿、整合、独立”。
谈及研究生如何选择课题做科研,吴卫东剖析加入导师已申请科研基金成功的课题与自选课题做科研两者的利弊。说到前者,他希望同学们务必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研读课题,以便更好的把握课题全貌。谈到后者,他勉励在场学生阅读大量中文或英文文献,放宽眼光,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吴卫东分享了EndNote软件,以便帮助在场学生管理参考文献,希望同学们在科研之余能够“勤思考、深思考”,了解每一步实验的原理,方便更好地设计、改善实验步骤,敢于创新,敢于质疑。
讲述如何进行SCI等英文论文的撰写,吴卫东结合自己作为一名《Air and Water Borne Diseases》杂志编委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文题目及文章逻辑的重要性。
吴卫东讲解逻辑清晰,认真严谨,与会听众是时而翘首聆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轻松一笑,整场讲座气氛轻松活跃。
博学大讲堂--师说
老师说,有了总目标之后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不能浑浑噩噩度过一天又一天;
老师说,他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
老师说,要正确面对人生的浮沉,你不可能一直平坦;
老师说,不要受他人干扰,不用羡慕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利用好时间和平台,因为我们正处在最关键的时期,用不好这宝贵的时间等同于自杀。
--摘自吴卫东教授语录
主讲人简介
吴卫东,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1993年,博士研究生,劳动卫生学, 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87–1990年,硕士研究生,劳动卫生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82–1987年,学士,预防医学,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
(编辑 崔 静 王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