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计委副主任黄红霞对一附院发展寄予厚望
时间:2015-10-23来源: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编辑:审核:点击数:
本网讯(文/宋鹏翀)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医院运营管理,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10月8日至12日,由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黄红霞带队,省卫计委第四巡查组一行10人莅临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为期5天的2015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10月19日上午,巡查反馈会在一附院内科三楼会议室召开,各位专家依次就巡查内容作反馈报告。专家们对医院的成绩和亮点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方向、整改意见和建议。
黄红霞对医院工作做巡查总结和整体评价。她说,第一附属医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干部职工淳朴忠诚,群众就医满意度高,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她对医院的发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坚持公益性目标,做农民的贴心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位于县城的三甲医院,90%以上的患者都是农民,次均费用在全省同等级别医院当中最低,是豫北农民大病、疑难病的首选医院,是农民信得过的医院,是农民贴心的医院。这些都说明医院多年来坚持公益性目标,把医院的公益性放在了第一位,这是非常好的传统,希望医院坚持下来,并以此为目标,以群众利益为核心,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深入社区和乡村,更多的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把健康知识送到群众的身边。
二、坚持高标准管理,做教学医院的标杆。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医学类院校的最高学府,第一附属医院又是新乡医学院最大的附属单位,尤其特殊的是以院建校,先有的医院后有的学校,可见医院的地位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县级医院的院长和科室主任都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可以说,第一附属医院的水平决定了全省县级医院的水平,医院做得好,全省的县医院都会跟着好。所以,第一附属医院的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作风学风、甚至各科室布局流程上都要做标杆,要以全方位,系统的高标准要求,以顶尖的教学医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珍惜荣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造福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
三、坚持开创性的工作,做新医改的标兵。作为河南省单病种付费的首批试点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富有成效的工作带动了全省单病种付费工作的全面开展,使河南省的单病种付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新医改的形势下,第一附属医院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积极主动应对,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改革要红利。未来几年,医保是医改的重点,目前,全国医保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医疗联合体的龙头单位来控制医保费用;第二种是以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来控制医保费用,这是国际通行的模式,叫做守门人模式;第三种是行政管理部门来控制医保费用,按病管理。无论是哪种方式改革,都将会对医院产生很大影响。作为应对,医院必须重视提高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积极申请日间手术的试点医院,重视全科医师的签约服务。第一附属医院要积极组建豫北地区医联体,应对分级诊疗制度。国家推行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模式,都将使三级医院面临病人减少的困境,只有建立医联体,深耕细作区域管理,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更多的服务、付出、奉献,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才能够让基层医院转诊的时候首选第一附属医院。
黄红霞强调,要做好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推进,院内绩效的分配将不会再和经济指标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服务效益挂钩。国际著名的梅奥医院,它推行的就是年薪制,不追求医生看病人的数量多少,而是考核医生服务病人的质量好坏。医院的存在靠的是专家,医院的质量和品牌靠的也是专家,真正让医生的心思回归到病人身上,回归到看病治病的角色上,不再给药厂耗材厂打工。第一附属医院最初是教会医院,穷人看病是不收钱的,教会护士对病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爱,所以医院在文化的传承上是有非常好的基础和优势,立足医院的文化基因,扎实医院的历史根基,保持健康的发展,百年老院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编辑 崔 静 王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