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设《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
时间:2015-11-12来源:基础医学院
作者:编辑:审核:点击数:
本网讯(文/付升旗 闫云辉)日前,我校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大一、大二、大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放,同时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也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我校于2013年开始将PBL教学法作为教改内容之一筹备建设,由基础医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基础医学院于2014—2015年先后外派基础医学院的19名教师到复旦大学、汕头大学参加专题学习培训,同时推进课程设计的系列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师资、案例、场地、评估数字平台、管理网页和学生选课等方面的精心筹备,课程于本学期作为任意选修课开设,受到了选课学生的好评。
该课程共30学时,1.5个学分。全学年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第1学期,2~3年级可以选修;第2学期,1~2年级选修。本学期2014级37名、2013级40名学生获准学习,覆盖了校本部各年级18个班级的学生。
开课以来,学生上课热情很高,很多同学也前来旁听,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在学生中间有较大影响。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纷纷表示,这种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后评估并纠正行为的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
据介绍,《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通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在教给学生医学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临床思维的前提下,以疾病的诊疗过程为学习问题的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在自我学习基础上,每个疾病案例用3次、每次2学时的10~15人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激发和支持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自主探究、争论、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老师调控讨论过程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据了解,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校《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设置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基础、临床和人文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知识整合、早期接触临床,突出培养临床推理、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课程目标不仅体现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且可以实现《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规定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内容的主要部分。
详情请了解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更多信息,进入“新乡医学院网/基础医学院/PBL教学中心”路径查看。
(编辑 崔 静 王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