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邀请国家学科建设专家把脉发展规划
时间:2016-01-19来源: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编辑:审核:点击数:
本网讯(文/井长勤 雷好利)1月16日上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论证会在河南省干细胞研究与生物治疗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英研究员应邀来校指导本次学科建设论证工作。副校长原志庆教授出席论证会,学校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基础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论证会。
论证会上,原志庆致欢迎辞。他向3位学科建设评议指导专家来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建设取得的重大进步,重点介绍了学校布局“十三五”学科建设工作的背景与愿景。他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规划工作,高站位邀请权威专家会诊,指导院系学科建设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全面、如实地向专家组反映本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发展的设想,认真听取专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虚心请教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学科建设自身的逻辑,制定好、实施好未来五年的学科建设规划,把院系工作推进到全新发展水平。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人从学科建设发展的目前概况、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建设目标、任务与措施、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详细汇报了该院“十三五”期间的学科建设规划(草案)编制依据和主要工作设想。
针对汇报,各位专家根据国家的学科发展与学位点建设制度、学科建设的规律、多所高校学科建设的经验等不同角度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编制的“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草案)进行质证、点评,提出建议。专家们认为,编制学科规划首先搞清医学院校建设生命科学专业学院的目的和价值,处理好生物学科和医学学科的关系、办好生物学专业和支撑医学专业的关系,做好自身定位;编制学科发展规划要按照国家编制的学科目录规定的格局和“量力而行”“有所为有不为”的原则确定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学科方向不要“摊煎饼”、面面俱到,要注重培育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保持一定体量是学科队伍建设的基础,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关键岗位引进与现有队伍培养提升相结合;业务管理要突出教授治学,淡化行政管理,学术问题交由教授委员会主导解决;设定的学科建设目标要有比较宽的视野和前瞻性眼光,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各项具体目标任务的设定要能有效支撑学科发展的整体建设目标。
论证会上,相关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还向专家请教、交流了院系发展中的其他问题。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人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表示将充分消化吸收,落实到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执行之中,深入分析挖掘学科问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学科硬件和软环境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生态环境,优化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定可执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院系各项工作。
据了解,编制校、院两级“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是我校2015年度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贯彻国家、省政府教育发展规划的应有之义,更是我校在迈入发展新阶段后如何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持续快速健康提升,保证发展新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举措。按照学校要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自2015年9月启动该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征求意见、深入调研、外出学习、内部研讨等工作,数易其稿,完成了本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草案)。为使规划制定得科学、可行,该学院函询了部分学科评议专家,并特别邀请了3位国内著名学科建设评议指导专家亲临学校指导。论证会前,与校专家还实地考察了该院学科平台的建设、运行情况。
(编辑 崔 静 王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