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教师团队研究成果登上世界顶级医学期刊
时间:2025-09-04来源: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田琳编辑:史齐审核:王欢点击数:
9月2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学术副院长康小红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正式发表题为“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TKIs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系统综述和网状meta分析)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康小红教授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艾思志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龚亚斌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此项成绩实现了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零的突破”,是医院科研实力和历史底蕴的彰显。
《英国医学杂志》创刊于1840年,是全球最古老的医学期刊之一,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共同被誉为国际医学界的“四大顶级期刊”,并以其严格的审稿标准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著称。根据科睿唯安2025年6月最新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该刊影响因子为42.7,在全球医学综合性期刊中地位名列前茅。
该研究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不同EGFR TKI治疗方案与心脏及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关联,旨在为肿瘤心脏病学指南(包括ESC最新版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该研究主要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第一代与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其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心脏及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相较于第一代EGFR TKIs,第三代EGFR TKIs具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且其心脏或血管毒性谱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发现,这项研究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期间加强心血管系统监测、优化药物选择策略,识别高危患者亚群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科研成果首次登上世界顶级期刊,体现了康小红教授及其团队高超的学术水平,极大提升了医院学科在国内外学术圈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为吸引顶尖人才、申请重大课题、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彰显了我校科研的深厚潜力。
康小红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长期扎根临床科研一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诠释了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严谨研究将其解决并最终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科研路径。该项成果所蕴含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有望迅速转化为未来的临床新技术或诊疗新策略,直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品牌内涵,形成“科研反哺临床、临床驱动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全面强化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投入与支持,将个人的顶尖成果转化为学科群体的共同财富,奋力开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