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重要功能,党建务实功,发展求实效,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到推动医院事业发展上,形成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医院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新要求,以党的建设新成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大专科、小综合”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做强精神学科、做大神经学科、培育相关学科”的总体发展思路,凝练了“爱岗敬业、爱心奉献、爱院如家”的医院精神。医院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精准发力,破解难题,遗留房产产权问题得到解决,三甲复审顺利通过,喜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医院“颜值”与内涵“气质”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征程。

守初心、担使命,以党建实功促医院发展实效
2020年1月5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综合楼四层会议室,河南省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组宣布:“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现场正式评审!”话音未落,医院与会职工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悬了一年的那颗心终于可以落地了。
回眸2019年,第二附属医院按照学校党委安排部署,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为期半年的主题教育中,医院充分发挥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政治功能,高标准、严要求,全体党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断加强修养、锤炼党性,用“守初心”“担使命”汇聚起推进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二附院人时刻牢记“院兴我荣、院衰我耻”“让三甲医院这块牌子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擦得更亮、挂得更牢”,扛起责任、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决胜复审,以饱满的主人翁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态度,确保迎评活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以主题教育开展为动力,扎实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党委稳把“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舵,在医院全面倡导“6S”管理,致力提升医院管理与服务品质,为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打下良好基础。各科室严格对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自查自评,找出问题,查漏补缺,先后梳理出问题600余件次,印发整改通知书50余份。重新修订、完善、建立制度800余篇,共分为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应急预案3大类10余册,涵括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和“魂”。在明确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在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感召下,2019年,医院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连创佳绩。
这些突破,深得人心。每周一的行政例会提前至7:30召开,为临床科室腾出查房时间,真正体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规范院领导查房制度,坚持每周四早8点必查,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听取意见、了解实情,尤其是新班子成立后,以三甲复审工作为主线,坚持PDCA循环,实施6S管理,医院整体面貌大为改善:中心花园的修建,医院环境变美了;部分病房楼的改造,病区环境温馨了;微笑服务开展,窗口业务变暖了;修建家属区停车位、加装住房保温层,职工停车不愁了、居住条件改善了;长达7年的土地权属问题解决了,职工心头不堵了。事情一件件地办,问题一个个地解决,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满意度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这些成绩,使人铭记。获批河南省精神医学中心,聘任中科院陆林院士为医院省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委,完成精神神经学科群终期考核,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河南省盆底功能障碍与精神心理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精神神经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高水平的国际精神医学论坛,获省级以上各类荣誉达36项(次),医院内涵建设增强了,全国的美誉度提升了。

抗疫情、勇担当,心灵抗疫贡献河南方案
疫情犹如一面镜子,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能力智慧、作风意志。回顾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打响。作为中原城市群5省30个省辖市范围内唯一以治疗精神神经疾病为主的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勇立潮头,奋力迎战这场异常严峻的“大考”。
第二附属医院交上了一份不易的成绩单。第一时间印发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学习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并贯彻执行,第一时间安排部署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隔离观察病区,第一时间层层设置检查点,在院内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确保了职工、在院患者及家属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作用,始终做到党的旗帜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23个党支部全面应战,340名党员挺身而出,1100名职工放弃节假日悉数到岗。

与此同时,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精神卫生中心,第二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在全院招募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志愿者20名,在原有3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新增3条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架起了一座驱散新冠肺炎疫情心魔的“连心桥”。疫情来临时,第二附属医院提前布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开通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免费线上咨询服务,组建心理专家团队为我省多批次援助武汉医疗队进行一对一心理援助,制定了《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网络咨询指导手册》,编写了突发应急事件公共心理应对指南系列丛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实例及应对手册》《突发应急事件公众心理应对指南》及《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应对手册》,协助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导手册》《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协助新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新乡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对规范我国疫情防控贡献了“河南智慧”。从热线电话到网络咨询,从一对一解答到科普文章推送,百余名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专家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促进受助者情绪稳定,为广大群众开出了守护心灵的“心理处方”,筑起了一道心理干预防线。
在抗疫的最前线,逆行的身影也留下了一抹最靓丽的色彩。医院先后派出2名心理专家赴新乡市太公山医院、15名心理专家赴武汉一线开展心理救援工作。国家(河南)心理医疗队暨河南省第十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后,累计开展心理治疗、心理援助各类人群1721人次,开展联络会诊80人次,发现心理行为异常人数629人,提供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609人,推送心理科普视频和文章180个(篇),为前线各医疗队现场心理科普讲座12次;并根据一线实际情况编制《心理自助手册》,向武汉当地医护和患者以及全国各省医疗队发放7000余册,受到了普遍好评,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正是在大疫面前这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家国情怀,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新乡市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张建宏、张玉娟等12名党员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以笔为枪,宣传抗疫。疫情爆发以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发布科普文章100余篇、塑造先进人物20余个,参加省政府、新乡市政府新闻发布会4场,推出高品质、有温度新闻作品300余篇,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转载报道近500次。

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中华大地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容颜。为了夺取“双胜利”,第二附属医院丝毫没有松懈。春季是精神疾病发作或复发的高峰期,随着全国上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的步伐逐渐加快,流动人员持续增加,就诊患者不断增多。第二附属医院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各个科室组建党员先锋岗,根据就诊患者来源地,在充分做好患者防护的基础上,积极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开辟入院绿色通道。对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通过远程诊疗、上门送药、快递寄药、随访指导、心理援助、视频健康管理等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医疗服务两不误。
当前,医院正按照“做强精神学科、做大神经学科、培育相关学科”的总体思路,打基础、利长远,全力创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做强精神学科,就是不断加强专科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好河南省精神卫生医学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做大神经学科,就是要开办神经外科,尤其以功能神经外科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卒中中心建设、开展神经介入等新业务,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相关学科,就是积极支持内科、急诊、麻醉、重症医学的有序发展,为做强精神学科、做大神经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奋斗赢得未来,实干成就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附属医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挥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扬帆踏浪、搏击沧海,为实现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中原更加出彩奉献力量。(供稿:唐文娟 卢伟峰 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