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但依然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问题亟待解决,该领域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2015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心脏再生医学高端论坛会,与会专家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积极推动该领域研究进展,与会效果得到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经认真研究和筹备,定于2016年4月14~17日在新乡医学院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举办第二届“心脏再生医学高端论坛会”。本次会议主题:心脏干细胞——现状、机遇和挑战。宗旨是:为从事心血管研究的专家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激发灵感,碰撞火花,创新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本次会议将成为2016年度心脏再生领域的最专业、最全面、最前沿的盛会之一。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会议地点:新乡医学院研究生学术报告厅
会议报告专家与内容:
时间
4月15日
| 报告内容
| 报告人
|
08:30-09:00
| Using model organisms to study heart regeneration
| 熊敬维教授(北京大学)
|
09:10-10:40
| Patching the heart: Applications of new materials and human tissues
| 孙宁教授(复旦大学)
|
10:50-10:20
| 心脏发育及心肌再生
| 杨中州教授(南京大学)
|
10:30-11:00
| 心脏发育与心肌再生(暂定)
| 孙云甫教授(同济大学)
|
10:10-11:40
| 抗衰老与心血管疾病
| 陈厚早教授(协和医科大学)
|
12:00午餐
|
15:00-15:30
| 抗凋亡蛋白HAX-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赵文教授(郑州大学)
|
15:40-16:10
| 心脏发育与心肌再生(暂定)
| 梁兴群教授(同济大学)
|
16:20-16:50
| 斑马鱼心脏损伤与再生
| 张瑞霖教授(复旦大学)
|
17:00-17:30
| 心脏细胞移植(暂定)
| 李温斌教授(安贞医院)
|
17:40-18:10
| 心肌再生的细胞学基础
| 郭志坤教授(新乡医学院)
|
专家简介:
熊敬维,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心血管发育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利用模式动物进行心血管发育与再生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两项和重点项目一项,科技部“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和科技部“发育与生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课题骨干各一项,AstraZeneca国际合作项目一项。
孙宁,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及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要研究多能干细胞生物学,分子心脏医学和心血管疾病机制及治疗等转化医学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2篇,被引用600余次,申请专利两项。
杨中州,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内容:心脏中胚层的形成;心脏祖细胞及第二心场的发育;房室通道EnMT及流出道的发育;心肌细胞增殖及心室的发育。
孙云甫,博士生导师,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东方医院首席科学家。从事心血管、传导系统发育及功能,心脏干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等世界一流科学杂志上。
赵文,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从事心血管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研究。参与并完成了数项美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所(NIH)的研究项目,先后发表高质量论文16余篇,多次获得国际著名心血管会议论文摘要奖。
梁兴群,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I。主要进行心血管发育及相关疾病模型的研究工作,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
张瑞霖,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利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信号传导,细胞分化和器官建成,建立人类疾病模型。目前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发育和疾病,损伤和再生。
李温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主动脉根部外科学和组织工程瓣膜。获得北京市留学人员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先后入选北京市百人计划、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发表论文60余篇。
陈厚早,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研究表观遗传修饰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