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0年09月28日 11:30 点击:[]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需要,具有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自主学习,开展相关科研、教学、公共卫生创业实践的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常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预防控制疾病和健康危害事件,执行公共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和及促进活动,研究和实施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的能力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

(一)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维护卫生服务公平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理解中国公共卫生现状和特征,能为人群健康无私奉献,具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3.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健康观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履行维护、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5.在预防医学实践中,以人群健康的利益为重,并注意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收益。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掌握医学人文、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正常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了解维持机体平衡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机制;掌握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了解人类生命周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机体结构和功能在疾病状态的异常改变。

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重大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措施。

4.了解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5.了解并理解现代健康观和生态健康模式,认识自然和社会因素、心理和行为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了解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6.掌握调查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发现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及促进人群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理论和方法。

7.掌握预防疾病和伤害,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过程中应采取的行动。

8.了解妇幼、青少年、劳动力人口、老年等特殊人群与流动人口的文生问题与卫生保健需求。

9.了解识别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知识及处置原则,了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处置原则。

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分析和评估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知识;了解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基本知识。

11.了解全球公共卫生现状,了解各类国际卫生组织和著名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领域及其作用。

(三)技能目标

1.具备到人群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能力。具备调查、监测和分析归纳疾病、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诊断公共卫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公共卫生干预计划及评估干预效果的基本能力。

2.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的临床识别能力,并掌握其基本处置原则。

3.具备执行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基本能力。

4.具备识别、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和从专业角度开展社会动员与组织卫生相关资源的初步能力。

6.初步掌握公共卫生检测常用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自主设计实验以帮助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

8.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9.具有资助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具有批判性地评价现有知识、技术的能力,以及在专业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1.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

(一)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为五年,实行学分制,允许在4~8年内完成学业。

(二)总体学分

完成学业最低学分:231.5分(奖励学分可替代选修课部分学分,劳动学分为必选,共3学分,每学期0.5学分,且单独计分)。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学科。

(二)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

五、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学分

比例

理论

实践

总学分

必修课

通识教育课

32.0

9.5

41.5

18.0%

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

50.0

13.0

63.0

27.2%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

35.0

11.0

46.0

19.9%

临床实习

20.0

20.0

8.6%

专业实习

26.0

26.0

11.2%

选修课

35.0

35.0

15.1%

合计

152.0

79.5

231.5

100.0%

注:选修课分为素质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素质类选修课程最低要求15学分,专业类选修课程最低要求20学分。

六、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总学分约231.5学分,必修课程为196.5学分,选修课程为35学分。其中专业精神与自然、人文素养类课程为41.5学分,医学基础与临床类课程为63学分,临床实习20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为46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为26学分。

1.必修课

(1)自然人文素养类课程

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体育课、英语课、计算机基础、创业教育课、医用高等数学等。

(2)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

开设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精神病学等。

(3)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

开设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传染病学、卫生毒理学、生物统计软件及应用、健康教育;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儿少卫生学、妇女保健学、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实验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分布在第1-9学期的必修课中进行。临床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9、10学期,共46周。

2.选修课

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创新创业的需要,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扩大学生知识面,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培养新时代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丰富的选修课,选修课分为素质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素质类为15学分,专业类选修课学分20学分。

选修课详见《新乡医学院选修课汇编》。

(二)基本要求

1.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主要对学生讲解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学校的情况和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2.军事教育:军训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

3.劳动教育:前三学年安排劳动,分散在各学期进行;后两年结合见习和实习进行,不再计算学分。倡导各院部结合专业特点,广泛开展社会生产、志愿公益、技能竞赛、勤工俭学、实习实践、学习生活等各类劳动活动。集体劳动由学生处、团委及后勤管理处统一安排。通过劳动锻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推动文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

4.社会实践: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论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和学生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6.形势与政策课:第1-10学期开设,共2.0学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体育课:按照高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动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特色鲜明的医学体育教学体系,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注入“体育”的学科特征,实现“医体结合”,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

8.艺术教育课: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按照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要求,组织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9.英语课: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贯彻“以语言输入为基础、以语言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实施小班教学,倡导课前Free Talk、课堂场景表演、小组讨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形式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认真开展公共卫生英语课的教学工作,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督促学生对公共卫生英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10.计算机课:构建“宽专融”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提高大数据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网络应用等能力。

11.创新创业教育:以新乡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为依托,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工作需求,推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1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积极构建以“营造教育氛围—搭建练功平台—丰富实践环节—强化激励作用”为内容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针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质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教育、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品质教育、心理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内在竞争力。

13.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将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恰当地联系起来,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质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14.专业课:使学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和群体观念,掌握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使学生获得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15.实践教育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直接参与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实践与服务,接受临床基本技能和预防医学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16.选修课: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强化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全学程按254周安排,其中入学教育、军事教育3周,教学133周,期末考试16周,实习46周,假期52周,毕业教育、鉴定和办理毕业手续2周,机动2周。

八、成绩考核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开展课堂讨论、实验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形成性评价,课程结束考试、毕业论文等终结性评价。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附表

附表:新乡医学院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by www.xxmu.edu.cn/sph/.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831325  邮箱: gwxb@xxmu.edu.cn